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51节 (第2/3页)
的眼神落在清河郡主的身上。有些事萧谌想做,但也得考虑后果。不过,有了清河郡主出面,一句寒了天下人心,分量非同小可。 长沙夫人是前朝大长公主,是清河郡主的姑母,因构陷萧宁之人被她发现,惨被人灭口,传扬出去,谁闻之不要求定要将凶手寻到,诛之? 前朝之亡,不少人忠于前朝,一直也都在观望新建的大昌朝是个怎么样的朝廷,最忌讳的莫过于萧氏辱及旧朝之人。 现在,萧谌明显是想往重里处置此事,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所谓的理由也不过是劝萧谌不宜太过大开杀戒,失了仁厚之名。 然此消彼长,不失仁厚之名,却无视前朝郡主所请,无视律法,令作恶之人不必受到惩罚,天下人还会拿律法当回事吗? 想通这一点的人,定不会再请萧谌网开一面。 “请陛下依法处置,为恶者,当诛之,以慰长沙夫人在天之灵,以正大昌律法。”法,纵然不外乎人情,亦有底线。 天下之人,若失了仁善,便是恶人,对恶人仁慈,何常不是对善良人的心狠。 纵之即杀之。 赵用杀长沙夫人是为掩盖罪行,凡作恶之人必心虚,既是心虚,自当除之,否则恶者再为恶,等同包庇恶人再为恶,是为同犯。 萧谌满腹怒意,打算好好地跟人理一理的,现在可好,不用他强势的表示要杀人,且并未将事情的重点放在行刺萧宁一事上。 清河郡主是位有心人。有心地知道,如何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将萧宁拉入舆论中。 萧谌的眼中流露出赞赏,“凡京兆府查之赵十四郎之同党,一律诛之。于东市杀之,曝尸三日。” 这样的诏令下达,清河郡主已然作一揖道:“陛下圣明。” 萧谌听着这话,眼中流露出赞赏,聪明人果然是聪明人! “臣领命。”萧评同样配合无间,案子早已查明,一应对证,赵十四郎为了不让自己绝后,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一应证据萧评都拿在手,供词同样准备妥当。 三省六部的人都无话可说了。视线落在不发一言的萧宁身上,其实更想知道,萧宁在这桩事里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额,大概可以说是摆设吧。 摆在朝廷之上,叫人看见她,无法忽视她,可是又绝对不能让所有的事情最后做下决定,都是因她。 萧宁见诸事都议妥,于此时出列,朝萧谌道:“陛下,儿臣举荐清河郡主入御史台为侍御史。” 什么!本来因为清河郡主的出面流露出诧异的人,听到萧宁的话,脖子差点都扭了! “儿臣的举荐名额,至今未用,今观清河郡主正直敢言,可为侍御史。”萧宁知道他们的惊讶,可是那又如何,她可管不了那么多。 大昌现在的取士之法,一则一如从前一样的举荐,二则为考试取士。两者相互结合。 这也是为何大昌朝至今并未因为取士而引起天下震怒的原由。 萧宁一个镇国公主,正好改制同亲王一般。 一个实权亲王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别说萧宁可是尚书令,掌六部,做的都是实事。 她想举荐人,且在清河郡主于人前崭露头角之际,这个机会,不可以说用得不巧妙。 有人本能地迈出脚,急忙地道:“公主,此事不妥。清河郡主乃女流之辈,岂可为官。” 萧宁低头一笑,她不曾开口,清河郡主接话道:“天道认之女子可为王,不可为官?大昌素来取士以才,竟然只是一句空话?这是要欺天,欺民?” 话问着,清河郡主已经遍身说话的那一位,也就是李御史。 清河郡主道:“女子连王都封得,怎么就当不得官?你觉得我并无本事?” 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御史要,清河郡主等着一个回答。 李御史岂敢说出这样的话。观清河郡主方才一番话可见,清河郡主并不是一个鼠目寸光之辈,她上朝做证,既为长沙夫人讨回公道,或许更是为萧宁。 投桃报李,洞察这一点的萧宁,自然而然的利用她的权利,为清河郡主要一个可以上朝出仕的机会。 “亦或是,李御史是认为,我一个前朝公主,纵然诚心归附大昌,在你看来依然不可取,不可信?”清河郡主不等李御史回答,已然再一次发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