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23节 (第3/3页)
不懂得先发制人,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等待她的,便只有一死。 萧钤一塞,说不过卢氏,不说了。 *** 萧宁走的利落,那是料定了卢氏一定会帮她说服萧钤。 果不其然,很快萧钤那边传来消息,萧宁想要他帮什么忙,只管直言。 这个忙,只要萧钤本色出演足以,毕竟外面早已传得沸沸扬扬,萧宁要论功行赏,意图封王。 看得出来,很多人只关注于萧宁要求的封王,而忽略了论功行赏四个字。连带着,连荆州已拿下,都少有人问津。 天下皆为萧宁抛出的这一句话,炸了锅。 女子封王,这是亘古未有之事,纵然萧宁身为大昌的公主,立下汗马功劳,也断然不允许出现这等扰乱阴阳之事。 自然,这其中也有支持的人,那些寒门庶士出射的人,最是清楚他们为何能有今日。萧宁是大力推行取才之法,不论门第,只看本事的人。 这些日子以来,大昌朝一直按照昭告天下的取才之规矩行事。用人以才,不论门第,只要立下功劳愿意提拔,这便给了天下寒门庶士开了一扇门,一扇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人中龙凤的门。 论功行赏,或许太多人忽略了这四个字,却也有很多人牢牢的盯着这四个字。 倘若萧宁得以成功封王,便是昭示于天下,大昌朝只认功劳不认人,只要能够救国于难,护民于危,无论是什么人,大昌必不相负。 看看萧宁生为女郎,为天下人所不能容封王,可萧宁还是成功得以封王,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时间,雍州分成了两派,一派同意萧宁封王,一派不同意。 萧钤在其中更是不断搅和,义正辞严地召告天下人,他不同意萧宁封王一事。 随着萧钤的加入,不同意的人叫嚷着最为大声,毕竟身后靠着太上皇。这可是皇帝的亲爹! 有这一位在,他们便等于有了一块挡箭牌。 萧宁还在其中推波助澜,毕竟萧钤都出手了,她作为正主儿,又怎么能置身事外,由着旁人为她冲锋陷阵。 这推波助澜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无类书院。 无类书院多年以来,一直挂在萧宁的名下,得天下名师以传道授业,早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成为天下舆论之地。 无类书院争执不休,也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萧宁,一派反对萧宁。 有争执,这是好事,既然争起来,不如大大方方的论一论。 萧宁落落大方的出现在无泪书院中,面对早已争执不休的众人,含笑凝望,“天下因我之事而争论,我过来听听。” “公主殿下。”看到萧宁进来,众人皆面露惊讶,无论是支持萧宁的,或者是反对萧宁的。 “众学子不必拘谨。虽说你们讨论的是我的事,但你们只管畅所欲言,我只是想听一听。论功行赏封王,古往今来的道理规矩,为何我便不可?” 面色温和,目光清澄,不染一丝杂质,看向众人,分明是一副讨教的模样。 “公主殿下所言甚是。即使论功行赏,便以功而论,只因公主是女郎。便不奖公主之功,是何道理?”萧宁一问,立刻有支持的人,马上配合无间地喊出这句话。 “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封王的先例。”说来说去,不过都是陈腔滥调。 “若因从前没有,现在便不该有。你我皆是饱读诗书之人,当知自古以来,非存于王朝,亦非皆来有帝。帝王者,建于始皇也。当日始皇可创皇帝之制,今日公主为何不能封王?” 读书人,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萧宁很多话不必说,支持的人自然会代她说出口。 “难道公主能与始皇相提并论?”终于有人抓住了话柄,牢牢的攥住,绝不给人任何机会,改这世道早立下的诸多规矩。 “想来当日始皇创建帝王之志,也是因时因势而制宜。自然,我等之辈虽不及始皇,也当习始皇之开拓精神,行利于家国天下之事,纵然亘古未有,为何不能创之?”何言沉稳地张口,有理有据的反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