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183节 (第2/3页)
水流,想办法引萧军入河堤内。”杨眉计上心来。既以人力不可正面对抗,好啊,就用另外的办法,且看看萧家是不是得天独厚。 “唯!”杨眉这个办法是要借天力对付萧家军,并无问题,或许更应该说,这个办法再好不过。 战事一起,杨眉缩减兵马,一退再退。 纵然早料到萧家断然不会放过兖州内乱的机会,趁机发兵,本以为他们有姬氏皇陵在,更有他们萧家的祖坟在,多少总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不想萧家这对父女果然不是寻常人,姬氏陵寝他们要护,萧家的祖坟,那更不可能任他们处置。 于萧家而言,一时的退让,那都是为了将来不受人要挟,事实证明萧家人一时的退让确实让曹根他们心生松懈,以为这个办法可以一劳永逸。 然,萧家再起之势,已是他们不可阻挡的局面。 以实力而比,曹军纵然骁勇善战,萧军从来不比他们差,甚至萧军的装备和武器比之曹军,更胜一筹。 如今萧宁亲自领军前来,曹根又领了大部分的兵马奇袭雍州,如今的曹军所剩兵马无几! 是以,萧宁进军兖州,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攻略大批城池,自然难免碰上逃难的百姓,亦知天灾降下,百姓流离。 “内忧外患,连天都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更应该发兵而出,一统天下。”萧宁听闻天灾降下,立刻命令军队休整,这样的命令,让一直冲在最前面,以为可以灭曹根的人都一愣。 萧宁却道:“天灾之下,谁能逃离?兖州天降大雨,水灾不断,若河流决堤,百姓惨死,灾情过后更生瘟疫,你以为我们就能幸免?” 问出这句话,萧宁扫过一旁的众人,只想打赢仗,杀了曹根以为再无后患?天灾来了,更应该想想,究竟百姓在水灾中所遭遇的一切,为将士面对逃离的百姓都可以视若不见? “命三军休整,安置灾民,寻几个口舌伶俐之人过来,我要知道他们从哪里逃出。”萧宁不敢轻视天灾,心里也比谁都清楚,天灾人祸,若不及时出手,损失惨重。 消息不灵通,意味着萧宁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弄清楚灾难蔓延之地,需得从百姓嘴中打听。 “另,给顾先生传信,让他准备粮食、药物,能备多少备多少,考虑整个兖州百姓所需亦可。”萧宁是做了最坏的打算,整个兖州若都因水灾而受困,百姓焉能如何自救? 朝廷,当急百姓所急,救百姓于危难。 萧宁想起新中国,那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民信赖的政府,有他们在,百姓无所畏惧,那些子弟兵,他们会前扑后继的赶往灾难之地,拼尽全力救百姓。 于灾难前,灾难无情,人却有情。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府,怎么不叫百姓拥戴呢? 萧宁,也想建起这样一个让人信服,永远不会为百姓所弃的朝廷。 “走,去看看灾民。”萧宁一声令下,大步迈向安顿的灾民。 洪水爆发,河流决堤,来势汹汹,逃出来的人逃出来了,什么都没有带上,跑得慢一些的,面对滔天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瞬间消失在洪水。 亲眼看到这一幕幕的人,此刻面对似乎已经安全的地方,泣不成声。 萧宁命人为灾民准备粮食和热汤,更让军医准备药材,让他们全都服用。 安定人的心神后,萧宁才宽慰道:“你们能活着出来,很好。现在我需要你们告诉我,你们所在的县村,我想有些逃过一劫的百姓,或许还在等着人去救。交通不便,消息不通,我们需要更多精准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救更多人。” 萧宁的一番话落下,刚刚算是略稳住心弦的人一愣,惊愣的眼神望向萧宁,有人干巴巴而透着不可置信的问:“小娘子要带兵去灾区救人?” “不应该吗?”萧宁反问,“为官为民,皆为保家卫国。我的兵,更是以护卫百姓为根本,百姓有难,若将士皆视若不见,这样的兵,有何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