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ЯōЯōщ.ǐп#402;ō 枝头雀下3 (第7/10页)
住了男人的大手,凑近了点。偏头在萧云路耳边问道:“我听说,崔丞相病了很多天了。”萧云路听到沈思这句问话,疑惑的皱了皱眉头,“嗯……今年冬天太冷了,老师年纪也大了。”不知想到什么,他自嘲一笑。“大概是朝堂上的事,让他被刺激到了吧,朕准了乞骸骨的请求,总不会对他做什么的。”他轻啄了一下沈思的唇瓣,“怎么突然提到他了?朕记得当初他可是特别反对你嫁给朕的。” 沈思抱紧了皇帝,紧紧贴着男人的胸膛,感受到心跳在其中跳动的活力,找到了一些实感。他道:“崔大人毕竟在我初进官场的时候帮过我许多。” 萧云路听到这话,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神色放缓。“老师只是一时糊涂,心急而已。心还是好的,朕少时,他教过朕不少的道理,他……总归是有点固执而已……” 沈思闻言不语,低下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是抱紧了萧云路的腰身,全身心的依赖着他。 宫人已经渐渐的退下,他伸手探进了沈思衣衫处,美人气息不稳,粉面桃腮,眼含春水。 他吻上了水润的唇,唇齿研磨交换着彼此间的气息,喉中泻出细碎的呻吟,门扉掩合着,关住了一室的春光。 京城大雪纷飞的时候,崔府来了一位客人,来得时候悄无声息,把陈年的旧事揭开。 沈思跌跌撞撞走出崔府的时候,看着天上纷纷扬扬如鹅毛般飘落下来的雪花,眼睛酸涩,拼命忍住才不至于流出泪水。 他拢紧斗篷一步步缓慢往马车走去,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浅浅的脚印,不一会儿又被落下的大雪覆盖掩去足迹。他心里是快易的,看着那个人垂垂老矣然后又被自己气到要死不活的样子,心绪论从最开始的快意到莫名涌上来的悲凉,起伏不定。 大雪茫茫,不知何处是归处。他走上马车,努力平定心绪让车夫看不出异样,“回宫。” 在途中,沈思看着手腕上陈旧的疤痕发呆。那处伤疤,萧云路无意间看到的时候曽问过他这是何时落下的,他当初只淡淡的说是,幼时顽皮,不小心弄伤的。 这只是为掩盖过往的想出的借口罢了。他幼时就是慵懒的性子,同龄的小孩大都爱拉帮结伙,上树掏鸟,他只爱待在家里和自己阿娘玩,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阿娘看书写字也是好的。沈寻玉又把沈思招股得极好,从来不会让他受伤。 沈思从小聪慧,也隐隐的知道自己家里和旁的人是有点不同的。比如阿娘从不让他和旁的男孩下水嬉戏,比如自己或许还有个爹什么的。他那时有很多的疑问想问,他想着,等自己长大后,阿娘或许就会慢慢的告诉他了吧。 但是最后沈思再也没有等到那一日,后来他在不断的颠沛流离时梦里总是会想到回不去的江南水乡,记忆中影影绰绰的阳光总会从窗棂渗出,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闭上眼,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下来。手腕上的疤是当时被拐子拐卖,拼命挣扎后被打得半死不活,手腕受了伤留下来的。 陈年的疤痕抹上去,仿佛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所遭受的痛苦,就像他记了那么久的血仇一样。 ……… 萧云路在书房看完了皇城司督察使吕宋调查得来的情报,面上看不出喜怒。但跪着听命发话的吕宋,心里已经不断的打着鼓。皇帝叫他去查皇后的事情,当时他接到这个任务还是满头的雾水。 沈大人身家清白,科举报名之时考生的籍贯来历都会登记在册,容不得造假。索性寻着沈思的籍贯地查起,初始只知道他是被一书院的先生所收养,之后一直在私塾读书,然后考科举。看不出多大的异样,他本只是想着再往当初那对夫妇收养幼童的地方寻查,结果那些已经泛黄的旧事又重新的被提起揭开。 江南的一处破落的凶宅里曾经住着一位温和的教书先生和他的幼子。也不知道是惹到了什么仇家,有天夜里遭了大火,人死了,小孩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是这里的一桩悬案了,这么多年这宅子也没人敢住。有些跑这夜宿的乞丐,第二天都说在这晚上听到了有人弹琴的声音,久而久之,这里也没人敢住,荒废了。 那被杀的教书先生沈寻玉 ,在先帝时也是朝中有名的青年才俊。可惜的是早年与崔言不对付。无权无势靠着科举才起来的寒门子弟,也不靠名门的姻亲扶持,怎么会是名门世家出身有足够力量的崔家郎君对手。很快就在一场风波当中失败了,索性保住了一条命很快的便辞官回乡,没人知道他下落。 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下场,吕宋再细细回想起信上所查到的事情,心里忍不住一阵唏嘘。转念一想,都说官场上的人最是黑心,沈大人当初在朝堂上走的每一步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