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_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10节 (第1/2页)

    看上去简单,但第一个这么使用的人,绝对是天才。

    所谓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开始稳健地向前走,看上去并没有怎么用力,但已经将插在泥里面的犁拉着向前走了。

    犁分开泥水,形成翻开的泥土。

    这也是因为被水浸泡过的泥土比较好耕,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用牛耕干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翻地。

    只需要到田的末尾,调转个头,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成了o形,看上去好简单的样子。

    关键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气,耕的地比人挖的还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要是能犁干地就好了,又将是我北凉一大利器。”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学生已经忍不住了,扎起裤腿下了田,“老师,让我试试呢?”

    一群穿着袍子的少年,将裤腿扎得高高的,扶着犁,跟着牛溜达。

    连南一都没忍住。

    嘻嘻哈哈地,体验着犁地的快乐。

    “该我了,该我了,让我来犁他一块地。”

    莫少珩:“……”

    也亏得是隔三岔五地出来劳动,要真像农户一样,每天劳动个不停,莫少珩觉得,气氛就不是这样的了。

    有这群学生帮忙,犁得还挺快。

    犁得还算平整。

    育苗的农田,是需要一些特殊处理的。

    需要在地里挖环形的水沟,水蓄在水沟里面就可以了,洒种的地方,地需要平,且只需要几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种子一半在泥里,一半在空气里面。

    莫少珩见一群学生帮着犁地,找了人挖水沟,他自己找了个扁担,将地碾平。

    因为是水田,碾平并不难。

    这样洒上去的种子才均匀。

    莫少珩也仅仅是在示范,因为这么多水田,靠他一个播种,根本不可能。

    等将水稻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学生还在奇怪,“这是在种什么?”

    “好像和以前的种法不同。”

    自然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莫少珩说道,“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

    “你们要记清楚怎么种的,因为……”

    “我们北凉能不能真正脱贫致富吃饱饭,靠的就是它了。”

    一群学生:“……”

    哪怕以前培育优良种子,老师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不由得观察着铺在水田泥面上的种子。

    “颗粒好大,一颗都相当于好几颗粟了。”

    这些稻子,是用带有一点温度的水浸泡过半天才下的种,看上去的确颗粒饱满得厉害。

    “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还有口感如何。”

    “要让百姓吃饱,得能做主食才行。”

    莫少珩听着一群学生嘀嘀咕咕的讨论着,这可是一群贵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

    将种子洒在泥面,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来削的长条小树棍,弯曲成“弓形”,插在洒好种子的泥面上。

    这样插了一排,就像搭起来的弓形房架。

    然后用麻布做的布,盖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这是标准的农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温,保持湿度。

    其实哪怕不用布遮挡,也能生根发芽,但时间需要很长,而且发芽也不够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养分。

    当然,这样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时刻注意,因为当种子抽芽长出叶片后,如果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太过密闭氧气不足,会使叶片发黄而死。

    莫少珩示范了一遍,就让庄子上的农户,完全按照他刚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学生看得有劲,手上的笔记做得哗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