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86) (第3/3页)
都是我们郭家的田地,而且这个庙就是最好的见证。大人看到里面那个小床了么?那是我们郭家的子弟,平日里负责在里头看庙的。今天听说有大人要来,怕冲撞了大人,所以特意避开。大人若是想要见他,现在去我们郭家村找人,马上就能来见您。 大人,这里真的是我家的祖坟。这庙是我家的坟地迁走之后才建的。 丁老爷慌忙解释道。 匆忙迁坟,必然有许多不妥之处。为何洪水退去之后,你们没有将坟地迁回,而是在这建了座庙呢? 这才是让万达不解的地方。 这庙不是我家建的 丁老爷脸为难。 回禀老爷,这庙是二十年多前的县令下令建的。 这回罗县令终于打起精神来,大人看过县志的话,应该记得上面也有所记载。上头有记录这座庙宇的庙志。 邱子晋点了点头。 他昨日翻看县志的时候,自然也是看到了二十三年前,这里曾经建起了座土地庙。并且和县志上记载的丁家的祖坟,在同个山头上。 但是只是看文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座庙居然和丁家所谓的祖坟的地址是重合的。 只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见了。 二十三年前,歙县大雨不止。不止丁家,我们郭家也遭了大灾,房屋损毁严重,死了好多人。 邱子晋听了频频点头。 这两个村子都在盆里里头,经不住水淹。 根据记录,当时歙县的县令姓孙,他带头带领全县民众共同抗击洪水,用石砾填补在低洼之处,防止河水倒灌。 不但如此,孙县令还呼吁各家的大户们捐粮捐款,救助民众。丁家和郭家作为两个最大的富户,在自家的危机排除后,也是慷慨解囊,救济乡民。 结果在朝廷的救助到来之前,歙县自己就凑够了救济的米粮,分发给了受灾的百姓。 那次洪水之后,孙县令因为表现突出,连升了两级官职,被召到南京的户部任职去了。 洪水退去之后,孙县令想要为民祈福。就在这里建造了座土地庙,来用以镇压洪水,二来用于作为铭记。我家家训向来仁义,就当仁不让地出资了。之后还直派人守护。所以当年这里是荒地,并不是什么你家的祖坟。 你胡说,这分明是我家的祖坟!是你趁着洪水,侵占了我家的祖坟,私建庙宇才对。 丁老爷骂道。 呸!如果是你家的祖坟,为何当年建庙的时候不曾提出?现在倒是跑出来哭爹喊娘了。 当年,你还敢跟我提当年?当年那个孙县令同当时还是族长的我叔父商谈,说建庙是功德,算来也是我家先祖换了个方式庇佑后人。我叔父思前想后很久才同意的。 丁老爷边说边痛哭流涕,当年我叔父要是知道,这建庙是你家同县令勾结,为了图谋我家的地产做出的举动,说什么都不答应。 派胡言。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呀。 郭老爷得意洋洋地说道,没有证据,我还说我家的祖坟就在你家的祖宅里头呢,你倒是搬家呀。再说了,你是在诽谤孙县令么?你个什么功名都没有的白丁,居然敢诬陷朝廷命官,你好大的胆子啊! 丁老爷比这郭员外要年长些,口舌也笨拙些,时被他刺激的捂住胸口,老脸涨成了猪肝色,白眼朝天番,竟是撅了过去。 顿时现场乱作团。 万达和邱子晋越听越糊涂,旁边站着的更是糊涂县令,句句问三不知。 事情就这么焦灼起来了。 无奈之下,万达等人只好打道回府,派人把丁老爷子送回家去。 邱子晋则派士兵留在两个村子里打听,看看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天之后,分别去两个村落里找耆老和年长乡亲们打探消息的兵士们前来汇报。 郭家的人都说,土地庙从来都是荒地,没有见过什么祖坟,庙倒是直都在那里。香火虽然不盛,但是初十五也有人祭拜的。 丁家的人则纷纷咬定,他们家最早的祖坟确定就是在那里,他们是被骗了。 当年说好的,这个庙建好之后,福泽乡里,作为两家共同抵御洪水的见证。丁家仁厚,就没有坚持要将祖坟迁回来。 最主要的是,丁老太太的贞洁牌坊竖在那里,这就是铁打的见证,证明这就是丁家的土地。 谁知道才过去了二十多年,郭家人居然反水了,坚称那边是无主荒地,丁老太太的牌坊建在那边毫无道理,他们要拆掉是天经地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