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79) (第3/3页)
是尴尬。 更加尴尬的是,此刻他正坐在正堂上首,接受杨冯氏的跪拜大礼。 先不说他和杨休羡之后的关系将会如何。 按照六百年后的眼光看,这完全就是你周末到同事家里串门子,她妈看到了你,啥都不说,库查一下,先跪下来磕个头。 杨大人,这,这位毕竟是长辈。是不是不太好? 万达如坐针毡,看着在随身丫头的服侍下,整理好衣服头面的杨冯氏对自己行跪拜大礼。 我爹不是官身,冯氏连个孺人都不算,只是一介民妇。当然应该跪您。 杨休羡抬着下巴,冷眼看着杨冯氏虽然满脸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对眼前这个年轻的锦衣卫高管行礼。 万达无奈,坐着插了插手,算是执了个晚辈礼。 万大人,虽然唐突了些,不过民妇有话同儿子讲,不知道大人是否可以回避一下? 杨冯氏年纪不到五十岁,虽然不是正经官家太太,但也是养尊处优,面容保养得宜,看上去甚至比万达的嫂子赵氏更加年轻些。 只是她可能向来威严跋扈惯了,说话的时候动辄竖眉抬眼,就万达看来,这个阿婆真是一脸凶相。 我和万大人携手办案,情同手足。从来都是共同进退,无事需要对他隐瞒。嫡母大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杨休羡将兄弟二字咬的特别重,在讽刺什么不言而喻。 他平日一贯沉稳,只是面对人犯时候才会用尽手段,锦衣卫上下也因此都感佩他。 没想到面对嫡母,居然是这样的姿态,倒让万达吃了一惊。 万达哪里知道,这位杨冯氏在杨休羡回京的半年后,不知道来杨家闹了多少回,每回不弄得鸡飞狗跳绝不罢休。 要不是她碍于北镇抚司的威严,简直想要来锦衣卫衙门闹一闹了。 杨休羡忍她已经足足忍了半年有余,最近两个月,已经到了连休沐都不想回家的地步。 这事情,说来话长,就是他们一行人从广西回来后,朝廷按例就要论功行赏了。 虽然我们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这位万大人,一回京城就捅了一个天大的篓子,还没进家门就把自己搞牢里去了。 但是参加此次平叛情报收集活动的其他人,还是得到了正常的封赏。 邱子晋这次因为引兵有功,加上他的那封建议盐引制度改革的折子,在朝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据说吏部,户部的大人们,在参照了这份折子后,对照辽东,漠北以及河套边境的开中法实施情况,发现北面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 经过调查,曾经有商人押运粮草到建州等地,结果等了七八年,都迟迟等不到守支,竟有人因此客死他乡的恶劣情况。 这些商人多是徽州、两淮的南方盐商,在北面陪得血本无归,家人回去后痛诉乡里。结果造成南人无意继续北上开中,浙江两淮盐场配额不敷,但是朝廷却依然在滥发盐引的恶劣景象。 除了部分皇亲贵戚和私盐贩子,竟然无人得利,朝廷反倒还背上了骂名。 要知道比起西南,北面才是大明的真正心腹之患,从北方草场骑马之下京师,不过数日即可到达。 朱见深因为西南大捷而兴奋不已的心情,在看到这个折子后,一点点地熄灭了下去。 这几日朝臣们都在讨论《开中法》。 保守派提出了温和的建议,只是提议将押送到边境的粮草改为银两和铜钱,这样就可以杜绝出现商屯的问题。 激进派则认为此法还是彻底取消了比较好,本来历代盐务都是由官府控制,《开中法》却让只会逐利的商人加入了进来。商人逐利乃是天性,他们才是一切败坏的根本。强烈要求禁止此法,永绝后患。 两派人物为了各自的观点每天在朝堂上吵吵嚷嚷,朱见深批阅奏折的心情一落千丈。 虽然至今吵了半年多,还没有吵出一个结果,不过邱子晋的功劳,小皇帝还是看得见的。 小皇帝认为小邱的巡检工作干的很不错,可以再接再厉。 不过皇帝暂时还想不到下个让他巡检的地方。就暂时先授予他从侍郎的官职,还是在刑部上值。 一下子从九品升到了从七品。目前看来虽然还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这位高中探花郎还只是今年年初时候的事情,短短一年之内就两升两级,已经算是深得圣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