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_分卷(10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01) (第2/3页)

所以我也相信。

    察觉到眼前的少年似乎不同于常人,周明生很感兴趣地继续问: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跟我不一样的人。 少年思考着,给出了回答,在无望中仍然挣扎的人。

    孟祥宇是他的什么人?

    是他的亲人。

    噢周明生点了点头,仍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看少年的样子,绝不是在开玩笑,他的话,应该就是此刻他最真实的想法。

    周明生陷入了思考,迟迟没有答复。

    片刻后,没想到这位少言寡语的少年却开了口:亲人是什么?

    周明生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少年又重复了一遍:亲人是什么?

    亲人,是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是我们可以相信的人。周明生看着少年认真地回答,对于自己回答,周明生似乎并不满意,但此刻他好像又无法找到更合适的答案来回复这位少年。

    少年似乎更加迷茫了:有血缘关系、可以相信的,就是亲人?亲人是都可以相信的吗?亲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就连见多识广的周明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是微微一怔,他沉默了,更加仔细地观察这个少年。这个少年似乎并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他正在努力地尝试去接触和理解这种东西,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突然,少年眉眼间的些微神色让周明生回想起了一个跟自己失联多年的人,那也是他曾经最喜欢、最寄予厚望的学生陆成泽。

    你是时琛?

    第107章

    听着周明生讲述这段往事,孟钊脑中浮现出高中时代的陆时琛。

    在孟钊的印象里,高中时的陆时琛傲慢,孤高,总是独来独往,很难把他跟周明生口中这个淋了雨的、充满迷茫的少年联系在一起。

    这时,周明生停顿片刻,语速缓慢地说道:你刚刚问我,时琛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这些年跟他见面不多,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我只能说,从那次见面来看,他对你非常信任,这种信任既莫名又坚定,仿佛将你视作了亲人一般,我不知道这信任从何而来。还有,虽然这孩子看上去很冷漠,但我能感觉到,他内心对于感情其实是非常渴望的。

    陆时琛渴望感情吗?孟钊反复捏着手中的棋子,一时忘了落下。

    人怎么会没有感情呢,封存了记忆的时琛在潜意识里对感情的渴望甚至是超过常人的。周明生似乎看出了孟钊的心思,继续讲道,你怀疑时琛,却又来找了我,说明你并不能笃定时琛有问题,徇私的事情你孟钊做不出来。虽然我不知道你因什么而怀疑他,但我相信,时琛这孩子,本质不坏,伤天害理的事,他干不出来,既然他那么相信你,那我觉得,你也应该试着去相信他。

    虽然周明生没有讲出任何能证明陆时琛与此事没有关联的证据,但这番话不知为何却让孟钊不自觉地信服。会不会真的与他无关?那做出这一切的人又会是谁?孟钊越来越动摇。

    沉默片刻,孟钊抬头看向周明生:那陆成泽呢?

    周明生会心一笑,一边摆正棋子的位置,一边讲道:成泽啊,是我最喜欢的学生,在我看来,如果时琛没有因为那场车祸失去记忆和情感,一定会长成成泽当年的样子。小孟,二十年前的那场农民工讨薪案,你应该比谁都清楚吧?周明生看向孟钊。

    孟钊点了点头。

    很多人都以为,成泽是因为一时意气,或者想搏个名气,才接手了那个案子,但我很清楚,成泽处事谨慎,为人淡泊,他接手的每一个案子,都是出于本心。

    唉周明生叹了口气,你知道他大学是怎么过的吗?每顿饭一个馒头,一碟咸菜,再接点食堂的免费餐,就糊弄过去了,一年也不见得买一件新衣服。虽说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但也不至于过这种日子,而且他还一直在勤工俭学,外出做家教,你知道他的钱都去哪了吗?

    孟钊摇摇头。

    二十年前,是中国基建和城镇化发展最快的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那时候法律不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特别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经常连合同是什么都不知道,给人干完了活,转头就被老板赶走,拿不到一分钱。他们没钱找专业律师,也申请不到法律援助,有些人就到政法大学拦路问询,希望这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有些学生看到这些民工,就会走得远远的,不想让自己沾上麻烦。有些学生,可能会驻足听一听他们的经历,但觉得希望渺茫,就劝他们放弃。只有成泽会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