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丈夫养外室后我悟了 第63节 (第2/3页)
一股郁郁的闷气,苏夫人不明所以,没人给她报信,她就是个聋子一般,赶忙问,“出什么事情了,你出去的时候,神色就不好。” 苏老爷狠狠的将她推了推,将苏夫人推倒在地,骂道:“你是不是跟弯弯说让她去死?是不是?” 苏夫人摇头,“不是啊。” 她没有说啊,只是一味的劝解,让她安心的呆在莫家,道:“只有这般,你的父亲,你的兄弟才会好,你想想,他们好了,你才有娘家可依,才没人敢欺负你,对不对?” 女儿很听话,临走前也是乖巧的,没说要去寻死啊。 苏老爷焦虑的不行。他好不容易走到如今这一步,谁知道路突然被堵死,正在跺脚中,就听见外面脚步声急匆匆而来,他抬头,是张柯。 张柯啊—— 苏老爷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跟他道:“张贤弟,如今我只信了。” 一夜之间,他所能相信的人一个都没了。 …… 深夜,烛火,苏老爷颓然的坐在凳子上,十分不解,“你不是说,京都人人都佩服我家的门风,怎么今日却人人厌之。” 让他像只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张柯就给他解释。 “妇人家,总是见不得生死的,只是你见过谁家的妇人能当家做主的?你不要慌。” 这般一说,苏老爷就又好受多了,“也是,听闻威远侯夫人和折夫人的性子确实与众不同。” 再加上今日屋中众人,都是弯弯的下人,自然是对他怒目而视了。 至于威远侯……小人一个,没有君子之风。 张柯就颇为叹息的道:“我虽然跟苏兄你认识不久,却咱们两人,一见如故,如今,我只心疼苏兄,哎。” 苏老爷很是感动,“患难见真知,也就你还愿意相信我了。” 张柯就犹豫的道:“我这里……却有一份差事,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去做,若是得了贵人的欢喜,说不得官职要在我之上。” 苏老爷询问,“是什么事情?” 张柯:“京都守节风气。” 他跟苏老爷说,“虽都是大秦之地,却风气不相同,不过我研探数日,倒是觉得理解,从商,到夏,再到黎,秦,守节之气都是慢慢的发展,今在我朝江南风行,京都渐渐循之。而在五六十年前,京都还没有这种风气,如今民间百姓自发将女子送往望月庵居住,也是近五十年才有的事情。” “那当初民间女子为什么要被送往望月庵呢?苏兄打探打探,便也能打探的到,是当时一位礼部之官出来首倡,将他的女儿送进了望月庵里面,这才有了后续。” 苏老爷慢慢的明白了,“你是想让我做这个首倡之人?” 张柯点头。 “没错,京都女子如今和离之风却还是有的,比如平宁侯的姑奶奶,南陵公家的四姑娘,她们都是再嫁和离之人,如今,你的女儿受她们影响,能有安平守在承恩侯府的心?” “民间已经有了此种风气,世家,当要一致才行。” 苏老爷却还是不敢,“但是,我怎么能做成此事呢?” 对方可是平宁侯家跟南陵公家,他攀附个承恩侯家都要舍弃一个女儿。 张柯就笑,“苏兄,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苏老爷一个机灵,就想起了张柯的身份。 他想了想,朝着太子府的方向拱手道:“是那位的意思?” 张柯笑眯眯的,不说话,只道:“我话就说在这里了,其他的,苏兄你自己去打听打听,免得说我害你。再者说,我也不是凭白给你这条路,而是觉得你正好合适,你想想,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鼓作气成功,才是贵人们想要的,你说是不是?” 他站起来,道:“苏兄,我还得回去,你先考虑考虑,再去打听打听,想好了再来找我,若是愿意,便是千古垂青,若是不愿意,也没有关系,他日苏兄回徐州,我给苏兄践行。” 苏老爷只能送他出门,然后回来就对苏夫人道:“你找相熟的人打听打听京都的风向,别再出错了,我也要找人去问问,此事甚大,关系我苏家一脉前程,不能轻易做决定。” 而另外一边,张柯在流云巷子里面对着折霜道:“鱼儿已经上钩了,不过,他还在打探风向。” 折霜点头,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所打探的东西,都是我们放出来的。” 然后打开窗户,看着窗外道:“平宁侯家的姑奶奶,你打听好了吗?何时出府?” “都打听好了,就是明日。” 折霜笑起来,“快了。” 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