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1页 (第1/2页)
说罢,听见里头脚步声临近,他转身就跑,头也没回。 浮生知道他要做什么,朝他跑去,哭不出声,只默默流泪。直到一位僧人开门,将他喊住,浮生也明白那仆人不会要他,只好一边哭一边走向僧人。 老僧问他叫什么名字,与谁来的。 浮生拽着他衣裳,另一只手摊开,里头放着仆人给他的一锭银子。他将银子高高举起来,递给老僧,可怜巴巴瞅着他。 僧人一看便知情况,见他孤苦无依,又是个哑巴,心中不忍,带他回庙里与住持商量,便将他留下来。 来到凡间的姽宁自然目睹了浮生自出生后,遭受的种种不公,和被苏父及仆人抛弃的过程。 那仆人离开寺庙没多久,就被姽宁扮做的土匪打了一顿,再将他身上的钱财搜刮干净。 回到寺庙,她把银子悄悄放在功德箱上。 秋华寺不大,只有住持及四位弟子共五人。 寺内基本靠每年信男信女给的功德钱,以及下山以诵经驱邪消灾换取的斋粮,来维持生计。莫说庙里的几位弟子,就是资历最老的住持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浮生前脚刚进门,银子后脚就来了,住持以为这银子是浮生家人悄悄送来的,看其穿着也知这孩子出生不简单。只因天生哑巴遭遗弃,着实可怜,便将他收为弟子,取法号:浮生。 寺里的四位师兄对浮生都挺好,有他们吃穿,就必定不会委屈浮生。哪怕冬天因酷寒而冻坏了一院子的青菜,他们也会将菜叶子挑出来给浮生吃,自己只吃菜根。 浮生虽不会说话,许多事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四岁半,他便主动要求随师兄们下山化缘,长途跋涉从不喊累。 师兄们时常开玩笑,说他眉清目秀十分俊,那些大娘见了定会二话不说给他斋粮。浮生便当真,去到镇上,见到大娘就可怜巴巴将碗端着,再从布袋里掏出一只包好符咒的香袋递给对方。 两岁被弃那日他穿的衣服上就有香袋,是母亲做的,他遂照着模样试着做了几个。虽说没有金针银线,但他手巧,香袋做得结识又好看。 大娘们见这小和尚白净秀气,两只大眼水灵灵的,香袋也做的好,着实喜欢,便给他装满一碗米。 浮生化缘的办法十分有效,不需师兄们动手,半天下来就化到了满满两袋米,外加一些蔬菜果子。 而后,师兄们时不时带浮生下山化缘,还被住持教训:“别以为为师不知,你们是想偷懒。” 浮生怎能让师兄们受气,忙跪下来,将错一并揽下:“是弟子想出去外面看热闹,才求师兄们带我去,师父莫要责怪师兄。” 大泪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