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5) (第3/3页)
怨:山路绕,一甩就抱不住。 最后还是江绪拿过了相机,将一些小玩意儿腾到自己那边。 齐三如释重负,谢谢江教授。 嗓门不小,中气十足,一开口就傻里傻气跟喊似的。 前方的何英正没憋住,嗤嗤笑了两声。 贺姐回头瞧了下,眉眼微弯,无奈地扬扬嘴角。 江绪还是往常那样,像是什么都不明白,安静地坐着。 叶昔言的嘴唇都快抿成一条线,心里没来由就不大舒服,她关上车门,默不作声绕到前边,打火,开车。 车里的氛围很是和谐,一如既往的融洽。 丁西舟这个东道主一路都在介绍,从出发开始就在讲,遇到一处溪流都会说上一番,她对自己的家乡太熟了,熟到连一棵老树的来历都能一讲再讲。 山上并不是杨家庄所处的那座山的山顶,而是较远车程外的一片连绵群山,风能发电的地方在另一边。 那片山远远看着就荒凉,植被覆盖率不如杨家庄附近的山,巨大的白色风车迎风转动,一圈又一圈,宛若不会停歇。车子越开越近,群山的近景渐渐暴露,连续的噪音传入耳中,大风车的原貌显现出来,比在山上看着要壮观多了。 丁西舟着重讲了下风能发电,包括怎么引进,建造过程,还有惠民利处等等。 叶昔言没心情听这些,只集中注意力开车。 最后边的男生不太会讲话,听到一半忽然问:风能发电的危害好像挺大的,这附近以后是不是都不好发展了? 丁西舟愣了愣,旋即回道:算是吧,不过也没那么严重,带动经济嘛,而且现在村里都在大力搞旅游,将来肯定还有别的法子,现在只能看短期。 她没瞒着,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欺骗的事,实话实说,补充讲了一些有关风能发电的危害,比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地荒漠化,产生电磁辐射,影响生态环境,干扰无线电,有噪音,有害健康等等。 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利益的背后往往是牺牲和害处,不可避免。 话题绕到这上面就有点僵了,不太能进行下去。何英正连忙问丁西舟:你们这儿搞风能发电,是中建来做的? 丁西舟这才打住,颔首,对,中建三局。 何英正说:我有个老同学就干这个,听他讲过。 男生后知后觉自己好像多嘴了,不该这么讲,他张张嘴,有点局促。 邻座的江绪没在意队友的情绪,只轻飘飘望了望车窗外的山峦景色。 上山不难行,到底是为了运输风电叶片才开凿出来的宽阔道路,能轻松容下货车通过,吉普车上去自是简简单单。 到了上面,丁西舟给大家做好安全措施,带着几人到处转转。 山顶比山下要荒芜一些,顺着山脊放眼望去,邻山,邻山的邻山由此延向另一边,全是高大的白色发电机,真的是看不到尽头。 来时的路上众人感受不深,之前自驾车队时也没觉得贵州的山有何特别之处,看着无非就是高一点,到处连成线而已,但此刻站在顶峰上头,心里才是真正为之震撼的,太开阔了,原始和自然气息扑面而来,视觉体验一流。 叶昔言随在江绪后边,给这人递了一次水,帮忙拿了两次东西,还有一回是跟对方一起架相机,手把手做事。 江绪待她一如昨晚,没有丁点变化,与其他人没任何区别。 接水的时候,江绪不假思索就说了声谢谢,而后将矿泉水瓶搁在一边,继续忙手上的工作。 叶昔言喉头一哽,像是被堵住了。 她有意无意问:忙这么久了,不渴么? 江绪没看她,仅仅说:待会儿来。 那瓶水最后不是江绪喝的,不知被谁拿了。 放在地上的东西无主,分不清是哪位独有,渴了就拿去喝了,没必要计较。 叶昔言被贺姐叫过去了,回来时没看到那瓶水,以为是江绪放到了别处,但悄摸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对方是真的没喝。她站在原地不动,直到贺姐又喊了一下,她才不慢不紧地走了。 一行人要在山上待很久,一时半会儿下不去。 中午,七个人聚在一处啃面包,随便对付一顿,顺道歇一歇,聊聊天什么的。 江绪没跟叶昔言坐一处,而是顺其自然地挨着何英正,边吃边看手机。 手机信号不好,网络差得要命,翻看半天也翻不出花儿来。 何英正同江绪讲了几句话,之后腾出一个地方,喊齐三过来坐。齐三拿了两个橘子外加一串龙眼过去,乐呵呵让两人吃,橘子是他自己买的。何英正不吃橘子,随手就塞一个给江绪,说:江教授辛苦,多吃点。 言罢,朝齐三使了个眼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