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 (第3/3页)
直接去牛车上拿了两个蛇皮袋子装,再扛着出来,直接绑牛车上。 等牛车出了镇子,往村里走,小瑾儿就兴奋的不行,觉得哪儿哪儿都好奇。 我做马车,没想到牛车是这样的小瑾儿比划马车的样子。 那马车是专门拉客的,牛车用处多,不是专门拉客的。李元解释。 一路上说着话,回到村里,小瑾儿见着许锦棉,高高兴兴的喊老师。 许锦棉很矜持的点头,说话十分不客气,年前年后我跟小元子忙了所有的活,既然你是跟着小巫子来的,就帮他分担一下,我跟小元子得好好歇一歇。 好。小瑾儿很高兴能帮上忙。 第163章 年前顾知巫离开的挺早,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前前后后耽搁了二十多天快一个月,不用许锦棉说,他也打算这段时间多做一些工作,让许锦棉和李元都能歇一歇。 外面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暂时应该不会很忙。李元解释,只有课题比较忙一点,需要经常过去记录数据。 小瑾儿可以帮忙。许锦棉很淡定地说了句。 李元这才知道,原来小瑾儿和顾知巫不但从小一起长大,就连爱好也都差不多,选择大学的时候,虽然没选同一个学校,但距离很近,而且专业也都差不多。 所以顾知巫的部分工作,小瑾儿也能帮上忙。 小瑾儿是比齐长青更能派上用场的课题编外人员。 工作后顾无忧了,李元就跟齐长青一起,后面溜溜达达的缀着许锦棉和小五叔,一块儿过来看李晶莹这边摆酒。 当时说的时候,无论是李不群还是张梅鑫,亦或是李晶莹,都是说前头已经结婚一次了,这回二婚,就低调的办办,上次结婚走礼拿的礼钱什么的,也都还记着,这次就不用第二次走礼拿礼金了。 在靠山村这边,大部分人的想法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 第一次结婚,各种礼数都要走到了,等第二次结婚,总不能还眼巴巴的叫亲朋好友再来送礼钱,所以就会办得比较简陋,甚至是有些人家,直接领证,搬到一起过日子,这就行了。 可等李元到的时候,这边已经张灯结彩的了,来来往往的人有不少,还专门请了镇上名声口碑不错的厨子掌锅。 四婶刚巧从屋里出来,见着李元来了,就大声道:哎哟,大学生来了。 很多正在帮忙的人就都看过来,见着李元一摆溜四个人进门,就有人开玩笑的说,这还不是一个大学生,来了好几个呢 齐长青是一个大学生,许锦棉虽然年纪大点,但跟下地干活的汉子们比较起来,他算是年轻的,而且他不但是大学生,学历还更高呢。 至于小五叔,跟这三个人站在一处,倒是叫人忽略他曾经只上完小学就没再上了的事。 婶子,这边缺什么跟我说,我来想办法。李元笑眯眯地喊人,顺便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说,之前我送过来的东西都有单子,你们按照单子准备就行。 一般像这种自家准备酒席的,都是请来的厨师帮着总览,物资多寡,都会提前准备好,临时缺东西的可能性不大。 东西是按照十桌准备的,一般一桌能坐八个或者十个人,这就能安排小一百口子人。 李元帮着算了下,就李晶莹这边的亲朋,像是大伯、二伯、四叔那几家,基本上都过来帮忙,但真正上酒席的有一个代表就行了,别的像是张梅鑫的娘家亲戚,李元的大姨、小姨,大舅、二舅,一家来一个人,这就是四个人,再下面的表哥表姐之类的,基本上都上班忙,人家抽不出空过来。 仔细算起来,李晶莹这边其实没多少人。 男方那边不知道要过来多少人。李元想找李不群问问,结果李不群在屋里跟一群人凑一块喝茶,根本不理会他。 想找张梅鑫问问,她在厨房忙,守着做好的菜肴,不让乱跑的小孩偷吃。 妈,男方那边过来多少人?李元问。 张梅鑫一问三不知,直接摇头,不知道。 今天摆酒,你不知道那边来多少人?李元有点惊讶。 一般来多少人,都是提前就通过气的,防止酒席准备的多了少了的,基本上人数都是大差不差的。 这事儿有你爸,还有你姐,用不着你cao心。张梅鑫硬邦邦地说了句。 就是不打算让李元插手这个事儿。 李元也就没在管,跑到胡同里等着看热闹。 齐长青也直挺挺地站在边上,小五叔站李元另外一边,再旁边是许锦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