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6 (第2/3页)
他过来的时候,李不群和大伯、二伯还有四叔都已经到了,小辈也都在,小小的房间挤挤挨挨的。 现在屋里倒是烧炕烧炉子了,不过外面院子里和胡同里都还有冰没铲,走上去还是很滑的。 像这种冰,等着自然化冻,那得等冬天过去,般手脚麻利的人家都是随手铲了,要不就洒上沙,有些老头老太太的手脚不麻利,就会像郑叔这样,偶尔的时候随手就帮忙了。 不过李不群这边虽然兄弟好几个,也都手脚利索,但愣是没人过来帮忙。 小老头小老太的,成年累月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就好比说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可不就容易摔。 李元站在最外面听了会,这才听明白。 人是昨晚摔的,好容易才挪回来,直到现在也没吃喝,躺在炕上也没动弹,眼瞅着跟要不好了似的。 李不群这些做儿子的,李晶莹这些孙辈的,早就来了,帮着烧了炕烧了炉子,还给烧了蛋羹,但再别的事情,就没做了。 按理说人摔了,哪怕是就算能动弹,也得先去医院看看有啥毛病没,更别说现在人躺着不能动弹了,不得赶紧去医院看看,哪儿哪儿不好的,该治病治病啥的。 但所有人就这么围着,就这么围着。 第85章 屋里所有人就这么杵着,乍一看上去,炕上的老人儿孙满堂,这么挤挤挨挨的一屋子,好像是很幸福似的。 但李元看到四叔站在柜子前面,也不说话,也不在意别人有没有看到,就是趴在上面翻找。 再看看炕上的床铺,都重新掀开过,老人家用的破旧被褥有的都直接扯烂了,露出里面发灰的棉花团。 李元转身,就发现哪儿哪儿都动过,有些痕迹特别明显,甚至是大伯、二伯手上还有灰都没擦干净,明显是刚刚也翻找过东西,就是不知道翻找的什么。 咱们出去。李元拉了把齐长青,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出来。 屋里的气氛很古怪,明明看上去像是其乐融融似的,但就是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大伯娘、堂姐她们都没来。齐长青有些感慨地说。 一般像这种大事,大伯娘她们是媳妇,很少上这种场合,堂姐妹她们虽然是亲孙女,但因为担心阿奶可能就这么去了,到时候会有一些议事啥的,女孩子是不能参与甚至是不能触碰屋里的东西的。 李晶莹之所以能进屋,是因为她情况比较特殊:是将来要给李不群养老,勉勉强强也能算是一个人丁的女孩子。 以前传下来的老传统,很多事情都是男人参与,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以前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像是红白喜事等等,因为要离开村子活动,就有可能遇上野兽什么的 就靠山村往前数三十来年,一到冬天下大雪的时候,都还会有野兽来村里转悠,第二天都能看到特别明显的脚印。 也就是这几年村里的房子变好了,人不缺吃喝,都不需要饿肚子,有力气,这样晚上才敢出来走动,那也是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都是日落而息,宁愿在家闲的发霉也不出去冒险。 只不过以前传下来的老传统,放到现在其实是有点古怪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红白喜事什么的都不需要人力,都有牛车、拖拉机什么的,再不行还能花钱雇人帮忙,反正李元是觉得这些事根本就没有必要再排除家里的女性。 就现在屋里那么些人,他们都做什么了? 在老人屋里翻箱倒柜的找东西,拿现成的柴火烧热了炕,烧热了炉子,又拿老人自己积攒的鸡蛋蒸了蛋羹,再别的就什么都没做了。 是好是歹的总得送医院看看。李元很小声地说。 听听长辈们怎么说吧,咱们小辈说了他们也不会听。齐长青倒是有些感触,像这种情况,就跟古代一大家子生活差不多,钱产啥的都要统一分配,也要有人主持中馈。 就是人多事杂。李元就道。 屋里头李不群几个也的确是在商量事情。 老人就这样躺着下不了炕,一时半刻的眼瞅着也还能活,阿爷年纪大了,肯定自己照顾不了阿奶,这就得有人照顾,与其这样,倒是不如商量商量,送医院看看,指不定就能治好呢。 套牛车送医院就行。大伯开口了。 二伯抱着膝盖坐在炉子旁边,低着头,没说话。 李不群皱着眉、板着脸,很是不高兴的样子,就说:得赶紧送去,耽搁不得。 李四叔含糊地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