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94节 (第1/3页)
“地三鲜,知道吗?”丁田逗他:“没听说过吧?” “怎么就没听说过了?”王佐却一脸的奇怪表情:“民间到立夏的时候有‘尝三鲜’之说,即蚕豆、苋菜、黄瓜的“地三鲜”,人们有用一些早熟的蔬果尝鲜、尝新之俗。” 丁田一脸的茫然:“啊?”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到了东北,地三鲜就变成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不过,三鲜也是湖北随州人过年一种食品,做法是这样的,是精瘦rou,油条打碎,藕丁,混在一起,加少量的葱花,然后加面粉打和,用豆油(所谓的豆油就是做豆腐的时候上面的一层油)把这些裹成圆形,再放到油里炸,成黄色捞出即可,吃的时候,切片烫火锅,据说味道鲜美。”王佐道:“不过我不爱吃,大热天的吃火锅也不合适……。” “不是啊,我这个跟你说的那个不一样。”丁田委屈了:“我这就是自家种的三种鲜菜, 廉价而且好烹饪……。” 再说了,东北名菜地三鲜,那是清朝乾隆年间才有的吧? 现在都没清朝了,乾隆也被蝴蝶掉了,他这个菜肴,就是自己的发明的! “那你做吧……。”王佐抹了把脸,他发现了,俩人这是驴唇不对马嘴,鸡同鸭讲了。 他说的“三鲜”跟丁田提的“三鲜”,不是一个事儿! 王佐回去之后,只是因为闲着无聊,让几个同样闲着无聊的人,去看看那案子的进展……不想第二天几个人就回来了,并且说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 丁田那边,田径他们就在午饭的时候赶回来了,赶紧的绿豆汤就上来了,一人先擦了点儿清凉油,然后喝了绿豆汤,吃过了午饭,又歇了一气儿,睡了个午觉,等到了下午,起来之后,才说案子的进展。 因为是中午赶回来的,生怕有人中暑,总要休息够了才好问。 “大人,这个案子的起因已经查清楚了。”田径作为捕头,前来找杜知府汇报,其他人其实也来蹭听来了。 杜知府看了看外面的人:“都进来,听一听,别在门外了,都好奇就一起听。” “谢老爷!” “谢谢大人!” 一帮子好事儿的家伙都挤了进来,倒是很懂规矩,每个人都站在犄角旮旯里,不往大人跟 前凑。 只管听案情,大家也真的是闲得慌了,天气热,人都不爱出门,只有这么点子乐趣了。 “来,田大哥坐,喝茶!”丁田给搬了个凳子,又从杜知府的茶壶里,给倒了一大杯茶放在跟前儿:“我们听着咧,辛苦了哈!” 田径摇了摇头:“你们呀!在老爷跟前太放肆了。” 杜知府摆了摆手:“算了,他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跟我都不见外,你就听他的吧。” 第一百五十二章 谁是那个贼 田径这才坐下,喝了一口茶,笑着道:“那小的就放肆了,小的这次去,带着的人不多,不过人头都熟悉,去了城外张家村跟许家庄子中间的三星村……。” 三星村,其实应该叫“三姓村”,最初有三户人家在那里落户生根,后来陆续的有人过来居住,是一个杂姓村落。 而许家庄子呢,则是许老三自家的百亩良田在周围,他家盖起来的一个大宅院,以及周围有二十家佃农。 因为全都是许老三家的产业,所以那里就叫“许家庄子”。 自成一格,不过那里的佃户也有开个杂货铺子什么的,忙的时候就种田,农闲的时候,也做点小买卖,也有人会一些木工活儿。 作为地头蛇的捕快啊、税吏之类的人,对他们那里也是很熟悉的,甚至田径带着的人里,就有两个是来自三星村。 因为《三国演义》里,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所以他们觉得“三姓村”不好听,就改成了谐音的“三星村”。 他们最开始到的就是三星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