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_第203章 强大是一种胸怀,皇子教育制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强大是一种胸怀,皇子教育制度 (第2/3页)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气象磅礴!”

    “朕也仰慕盛唐之世,也梦想着有朝一日我大明朝能重现盛唐荣耀,这就需要我们向唐朝人学习。不管是胡人也好,还是蛮夷也罢,咱们要学会包容,他们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要谦虚学习,国人要永远具备进取精神。”

    “强大不仅仅是国富民强,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是一种博大包容的胸怀,更是一种海乃百川的自信!”

    臣子们听了皇上的话,深受感染,跪下去道:“臣等愿意追随陛下,重现盛唐景象!”

    “叮,一共获得臣子们正面情绪值30000”

    李存明转过身,道:“起来吧!朕让尔等学习西方知识,并不意味着要让尔等放弃我们自身的文化,两者并不冲突。朕倒希望能出几个学贯古今、学贯中西的大才,为我华夏文明开创更新更灿烂的局面。”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臣子们磕了头,站了起来。看来他们被说服了,不再排斥汤若望。

    黄宗羲朝汤若望拱手道:“汤先生,方才多有唐突不敬之处,还请见谅!”

    汤若望道:“我听说过黄大人的大名,许多人都说你和顾炎武是天下读书种子,以后还请多多赐教!”

    “好啊,如此才是朕希望看到的场景。”李存明大笑,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一杯茶。

    放下茶杯,又道:“反正已经耽搁这么长时间了,经筵继续延后。朕索性再多说几句,讲一讲我朝关于皇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说起明朝皇子的教育,实在是糟糕至极,令人痛心疾首。

    从朱元璋开始,皇子教育一直就有问题。开国初期,朱元璋倒也非常注重诸位皇子的教育,但他打心里看不起儒生,又非常护犊子,始终没有形成具体的制度。

    自朱元璋以降,之后的历任皇帝在子孙教育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虽然明英宗时制定了《东宫出阁讲学仪》,但这只是一项松散的礼制。

    从明孝宗朱祐樘开始,原本就松散的皇子教育制度彻底走向了崩溃。明孝宗是个贤明之君,却因为宠溺孩子,教出了明武宗朱厚照这样的混世魔王来。

    接下来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先后出了老道长嘉靖帝,罢工小能手万历帝,半文盲木匠天启帝,一代不如一代,子孙教育几乎无从谈起。

    崇祯皇帝朱由检倒是想当一个明君,想有一番作为,可他压根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治理国事往往凭借的是个人直觉,才会轻易受到东林党的忽悠,在亡国路上头也不回地狂奔。

    由此可见,明朝皇子教育的失败,虽然有历任皇帝个人的原因,但制度的始终缺失,却是造成明代皇帝素质断崖式下降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古时候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中,国家的治与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君主的贤能程度。若有幸能遇上明君,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可若遇上昏君,就有可能民不聊生。

    从整个王朝的长远角度看,皇帝的贤明程度也存在木桶效应。决定一个王朝气运的,不是看最贤能的君主有多好,而是看最昏庸的君主有多差。

    历史上不难见到,再富饶的江山,也经受不住败家皇帝的挥霍。因此,一个王朝皇帝是否具有足够的基本素养,决定了其国祚是否绵长。

    即便是最贤能的君主,也并非生来就有才能,他们的能力来自于教育。不过,虽然皇室子弟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有些皇室并不注重皇子教育,或者就只重视太子一个人的教育,导致皇子之间的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一旦出现政治能力严重不足的继承人,就容易导致王朝的倾覆。

    鉴于上述这些原因,也因为朱慈烺一事的影响,李存明决心完善大明朝皇子的教育制度。

    再不抓紧时间做这件事情,哪怕驱除了鞑子,没有一个合格的储君,又有什么用呢?

    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