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朕有拯救万民之物,征收商税 (第2/2页)
一愣,随即噗嗤笑了。 他们发现皇上真的变了一个人,严肃时杀伐果断英明睿智,私下里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吧? “朕这里除了土豆,还另有一物,名叫玉米,闽越地区的老百姓称之为番麦,也是从西洋传入国内的。”李存明指着假山前上百个麻袋,里面装满了土豆和玉米种子。 这些土豆和玉米,是李存明昨晚利用正面情绪值签到获得的。 系统真是好爸爸,虽然奖励品随机而定,但李存明也看出来了,每一次奖励的东西,都是他当下急需的。 “诸位爱卿,你们不要小瞧这两样平平无奇的东西,也不要因为它们从西洋而来心存偏见。明白告诉卿等,它们耐贫瘠耐干旱,山地、平地都能种植,而且产量高得离谱。” “朕郑重告诉尔等,土豆、玉米可以拯救万民,广泛种植开来,我大明朝中兴有望了!” 臣子们听皇上说得无比郑重严肃,停下咀嚼,认真体会皇上的话。 而李存明并非夸大其词,之所以敢如此断言,是有历史依据的。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紧张;二是人口膨胀,却遭遇了小冰河期带来的灾害,导致严重的粮食危机。 后世有些人总拿“康乾盛世”出来给满清鞑子洗地,说什么小冰河期的高峰在康熙年间,怎么康熙顶得住,还创造出盛世局面,你崇祯就顶不住了呢? 这些人有意无意忽略了两点,一是经过明末二十多年的战争和灾荒,人口锐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推广。随着它们种植面积的日渐扩大及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国内的人口急剧增长,两百年后多达四亿。 人口膨胀之后,清王朝照样出现了尖锐的人地矛盾,照样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甚至比大明朝还不如,沦落成西方列强争相抢夺践踏的弱者,签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从没这么屈辱过! 想到这些,李存明久久不能平静。臣子们看着他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愤怒,时而又充满希望,都不约而同站直了身体。 “皇上,微臣这就着手去推广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蒋德璟道。 李存明道:“开春了,此事确实非常要紧。可宁陵人丁凋敝,先要招来大量人口,补充劳动力,才能大面积开垦荒地。至于如何种植土豆和玉米,朕会亲自教导农夫们的。” 顿了一顿,宣布旨意: “自即日起,废除三饷。流民到宁陵开荒种地,一切无主之地皆可随意开垦,缴满三年赋税,即可为所开垦土地拥有者。另外,缴纳赋税无需折算成白银,亦可直接上缴粮食。” 三饷,指的是崇祯年间为了平叛、抗击建奴屡次加征的赋税,分别指辽饷、剿饷、练饷。 这三种层层加码的赋税,重担都落在了农民身上。“崇祯崇祯,年年重征”的俗语,就是这么来的,农民最后被逼得宁可远走他乡,也不愿意种地缴税。 “陛下,如今叛乱未平兵戈不止,废除了三饷,以后只怕国库空虚……”蒋德璟皱起了眉头。 李存明道:“朕只是废除了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也没有说不收赋税嘛。天灾人祸不断,农民负担太沉重了,是时候休养生息啦。况且朕还可以从商人身上收税……” 话还没说完呢,李邦华大声道:“不可啊,加重商税乃是与民争利,天下会民怨沸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