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种田文里的恶婆娘 第36节 (第2/3页)
给你说个事。”苗大嫂脸上有几分不好意思。 “大嫂,什么事啊。”文姜笑着问。 “那个,我是来给家里人请假的。咱爹说现在山上雪都化了,可以去山上砍木头了。家里的房子要盖起来了。”过年的时候文姜已经把许诺的一百两银子给苗家送了过去,苗家众人都很高兴。 “好事啊,请假的事我准了。现在作坊也忙得过来,三位嫂子和三个哥哥都先回家忙盖房子的事吧,让金柱银柱立柱几个小子也回去帮忙。”文姜大方的说。 “哎呦,她小姑,这可不行。作坊里一下走这么多人怎么能行。我跟你大哥商量过了,也跟你二哥三哥说了,我们三家轮流请假。至于那几个臭小子,还是让他们在作坊里上工,他们回去也帮不了太多忙。” 处了这么久,苗大嫂知道自家小姑仗义又大气,所以来之前苗家众人就商量过了,绝对不能因为自家盖房子耽误了作坊里的事。 大家决定多请一些村里人来帮忙,管饭,给钱。苗家除了苗家爹娘,再每天出两个人看着就行,一个管着吃喝,一个看着干活。 苗家的房子也不讲究什么风水啊精致什么的,只要够大够结实就行,这些村里人都做的来。 文姜听了有几分感慨,这苗家人近来怎么越看越顺眼呢。她当初回家她大嫂二嫂冷嘲热讽,她娘掉眼泪,似乎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她小姑你是不知道,也不知道从过年哪一天开始的,来登门提亲的人是不断啊,不说金柱银柱金花银花几个大点的,连秀花立柱这几个小的都有人看上喽。不过我想着先把房子盖起来,咱底气也足点,到时候给你侄子侄女们好好挑个能干的,贤惠的。” 苗家大嫂说到这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发愁她的金柱是不是要打一辈子光棍了,今年就在发愁这么多上门提亲的,她可怎么办才好。 送走了苗家大嫂,文姜也拿出了笔墨开始筹划起来。 给自己和长寿盖大宅子的事可以往后放放,但是这学堂可实在该提上日程了。 等苗家的宅子盖完了,正好把人直接请过来盖学堂。 学堂的地址她已经选好了,离着她的作坊有一段距离,可以互不打扰。 学堂的样式她也想好了,就盖成两进四合院的样子。四周是教室,中间一个大大的院子,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院子里尽情玩耍。 其中一进是孩童们专用,另一间对外开放,所有苗家沟的人都可以免费来认字。 这是正儿八经的古代,像李奉文仅仅考上了童生,走到哪里都被人尊称一声李老爷,可见在农村能读书识字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别看苗家村两千多人,据她了解,这中间识字的不超过十人,能写会算的更是少之又少。 苗家沟甚至大苗山里以及周边的这些村子就是她招工的后备力量啊,提高后备军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当然了文姜盖学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她家长寿目前还是失学儿童呢,还是大龄失学儿童。 过了年长寿都十岁了,虽然这半年来跟着她熟背了百家姓,三字经,甚至夫子都开始教他背论语。但是文姜对科举实在没什么了解。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还是要给长寿找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啊。 不过学堂好建,好的老师去哪里找呢。 大良朝跟上辈子的唐宋元明清差不多,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果长寿不喜欢读书还罢了,可是他明明很喜欢,甚至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她可不能耽误了孩子。 跟上辈子众多家长们一样,文姜也有在四处打听哪里有名师。 怀河镇倒是听说有两家学堂师资不错,可太远了啊,长寿那孩子又敏感,她不可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就离开他。 所以只能先找到名师,再想办法把名师请进他们山路十八弯的苗家沟来。 头痛。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先把学堂好好盖起来。不是有句话叫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