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2页 (第2/2页)
不妥当,但在一些人特意的传播中就将“同游岭南”变成了“私奔”。 毕竟还是“私奔”更博人眼球么!虽然这消息只在上流人士与高官处流传,但依旧人心惶惶。 不过好在诸位大臣当机立断封锁消息,不然现在京城一定会乱成一锅粥。 赵二公子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趁着苏城这个大祸害不在,他可以更好的收买人心,成就一番大事。 背靠整个家族,又有什么事是他完不成的呢!说不定可以趁着这个时机联合给皇帝上书批判妖道折子大臣们反对苏城。 这个人太邪乎了,自从他来了,自己就没遇见过一件好事。 待皇帝回来,他们这些人就联合上书施压以清君侧! 只要苏城一走,自己的好运气立马来了。许多人看重他“不畏强权,敢于写诗批评苏城”的美好品质纷纷拉拢。 但都被赵二公子含糊其辞的拒绝了。 毕竟现在来找他联合的都是三四品的编外官员,像他这样天之骄子,应该有掌握实权的大人物过来拉拢才对! 浑然忘记自己之所以有人拉拢,只不过因为他此时是赵家世子,而他自身的能力根本无法吸引掌握实权者的注意。 如果是戚国公当政的时候自然乐意捧一位“清高之士”,可现在戚国公下马,上任朝政的都是刚直不阿、心怀百姓之人,怎么可能单凭“名声”就将他拉拢为上层官员? 不过要是赵二公子肯一步步从底层做起,这群正一品掌实权的官员未必不会看重拉拢他。 可要真愿意步步做起,赵二公子也不会为了得到世子之位给兄长下咒,更不会连后宫的秀女都要勾搭,希望获得皇帝的直接赏识。 好高骛远,嫉贤妒能。 可惜的是本人却毫无自知之明。 这几日他家里引荐给他买了个官员做,每天被吹捧的乐呵呵,自然也不会记得什么要踏实做起,只是每日出席于各大盛宴交接名流。 赵家也乐得世子这么有“出息”,毕竟有了这么一个世子,自己家确实与别人的关系好了不少,赵家不日就将成为京城第一的家族。 如果是赵史官看见后必然是要叹息的,这哪里是要崛起,分明是要灭亡的前奏。 有的时候越是最绝顶的灭亡,越是会给人以盛世的错觉。 就像是庸人一叶障目。 家族近半数人都是贪官污吏,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本家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赵家先祖曾在家里留下牌子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告诫,可如今的赵家人却光顾着前者让自己获益,浑然忘了后面一句“兼济天下”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