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海岛日常_七零海岛日常 第1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海岛日常 第183节 (第3/3页)

心想现在政策好了,做个体户还真挺不错的。”林桃说道。

    “就是玥玥现在还要读书,就要读高中了,到了高中课业就忙起来了,心思不能全都花在这上面。我就想了一下,岛上的罐头厂不是就要开不下去倒闭了吗?那么多工人不知道做什么,我就想着,不如我去把工厂给承包下来算了,再聘请工人做小海鲜罐。既然做了,就要做大做强,趁着市面上没这个卖的时候,把市场站下来。”林桃说道。

    李成蹊:“你这个想法挺不错的。”

    “就是家里的钱不够承包。”林桃说道。

    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钱不够一切都是白搭。

    李成蹊倒是给她出了个主意:“我有个想法,你可以试着去实施一下,看看能不能行,行的话最好,实在不行,就先不承包厂子,先去市里开一家店再说。”

    林桃:“什么想法?”

    李成蹊:“你有没有听说过股份制?到时候厂子承包了,肯定要找工人的,你可以先去跟大家谈一谈,看看大家愿不愿意拿出钱来跟你一起搞承包,愿意一起出钱承包的,就按照金额来分股份,将来厂子的效益好,大家都能分红。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大家的利益都拧在一股绳上,都想厂子能起来,自然就会用心做。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股东多了做决策的时候就有问题,你一句我一句的,意见不和是肯定会有的,所以股份大头掌握在其中两到三个人手里就行。”

    股份制起始于18世纪的欧洲,李成蹊曾在书中看到过。

    林桃听了之后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又让玥玥做了一些小海鲜罐头,做好了之后,她就拿着这些小海鲜罐头,去找了那些待业在家的人,先让大家尝尝看味道怎么样,然后再提出股份制承包工厂的事情。

    一开始那些人都挺迟疑的,虽然厂子能够重新起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前提是自己得先投钱进去,他们就怕一件事情,万一亏了呢……

    毕竟一开始那罐头厂做的多好啊,现在还不是倒闭了。罐头厂倒闭了他们最多就是没工作了,可要是现在投了钱进去,厂子以后再倒闭,那亏的可就是他们的钱了。

    不过陈水芬和休假回海岛的徐玉婷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就选择了出钱承包。

    陈水芬拿出来几千块钱,她是吃过玥玥做的小海鲜罐头的,这种小海鲜罐头打开就能吃,方便又好吃。而且林桃都跟她说了,玥玥第一天就挣到了十几块钱,她现在没事干,干脆就投资这个。

    至于徐玉婷,当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她就被一个公司给挖走做服装设计师了,如今已经是一名高级服装设计师,一个月的工资能有一千多。

    对于林桃搞承包,她是很支持的,也拿出几千块钱出来投资,只有一个要求:“阿桃,下个月我们公司会举办一个服装展,我想邀请你去做我的模特,你可不要拒绝我啊。”

    “你们公司不是有很多外国模特吗?我能行吗?不会给你拖后腿吧?”林桃说道。

    徐玉婷道:“怎么可能拖后腿?外国模特虽然好看,但是看多了也就那样,而且我这次设计的主题是东方美,这回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了好多地方旅游,见识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以此参照,设计出一款中国风的裙子,你一定得去给我当模特,我觉得没人比你适合了。”

    “那看在你入股的份上,我就同意了。”林桃开玩笑地说道。

    而岛上的那些工人们,在思考了几个之后,听说了陈水芬和徐玉婷逗入股的事情,又听说玥玥卖小海鲜挣钱的事情,其中一个人咬咬牙,第一个来入股了。她的钱不多,手里只有几百块钱,但因为有了她,剩下的人也都来了。

    最主要也是大家都挺相信林桃的,相信林桃会带他们挣钱,不会让她们亏钱的。

    签订合同的时候,林桃还让她们签订了另一份合同,上面写他们不能用厂里的方子去做小海鲜卖,否则就要给赔偿金。

    虽然都是认识了十来年的人了,但这个心眼林桃还是要留的。

    李成蹊知道这事,也是支持她这个做的。人心难测,万一谁觉得做这个生意挣钱,就不想跟大家在同一个厂子里挣钱,而是学会了做这个小海鲜之后,就想要出去单干呢?

    签一份保证书,多一分放心。

    工厂承包之后,他们走的是批发模式,薄利多销,一时之间,小海鲜罐头这种东西,在山城这边流行起来。但林桃的目光不止拘泥于山城这一个地方,山城总共也就这么大,而且靠海,小海鲜罐头刚开始卖得好,后面就不好说了。而且这种小海鲜罐头的做法并不难,买一罐回去研究一下怎么做,就算做不出完全一样的味道,但大家看这个卖得好,肯定会有人跟着做这个卖的。

    这也是林桃为什么一开始就想承包工厂做这个的原因,她既然决定了要做,那就要做大,做批发商,她不止要在山城卖,还得去隔壁的城市卖。尤其是没有海的那些城市,那里的人没见过海,对这个会更感兴趣,小海鲜罐头也会更好卖。

    她上回意外看到了从前住招待所的那个小同志,不过如今小同志今年也有三十多岁了,孩子都快读初中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