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美人是万人迷[重生]_第5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页 (第1/2页)

    或许是看见沈妍闭眼,显得有些轻蔑,那些女演员讲话越来越难听。

    “不是韩国人吧?”有个人说,“我们国家没有这么不讲理的人啊。”

    “看样子好像不是。”

    “新来的国外的练习生?中国,日本?”

    沈妍完全是语言隔阂而放弃交流,闭目养神实则是为了在脑海中构建虚拟剧场。

    用大脑,将即将要发生的表演,一遍一遍演练。

    这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力,投入到剧本中,体会那些描绘的文字,幻想那个或许在平行时空中是存在的世界。

    再接着,想象自己的出现,以角色的身份。

    她是什么样的心情?

    她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她不是科班出身,早年演戏全靠一个“灵”,后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特别考了科班院校,学了一些专业知识。

    表演并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

    这背后的学问,牵扯文学哲学符号学心理学......

    偏偏大家把演员叫得轻蔑,一声戏子,上台露面,便赚得黄金满钵。

    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表演分为三个学派,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

    当年指点沈妍的老师说,她前几年表演,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表演,将自己放弃,投入到另外一个角色的身上,由此开始一段新的人生。这样很好,但有个问题,就是与角色共情超过某个程度之后,演员本身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入戏容易,出戏难。

    演戏演出精神病的,也不是没有。

    不少演员都会在演戏之后修一段长假,精神上抽离困难,情绪上压抑无为,十分痛苦。

    沈妍也陷入过这种境地。

    她前半生顺遂,要演悲惨凄苦的山间女子,很难一下真切体会到对方的生活境况。

    于是她切切实实地在团队的保护下住到了大山里,伪装身份,呆了一段时间。

    后来拍完戏,她还是久久没有走出来。

    用这个办法演了几年,她受不了了。

    要成为一个恒久的,信手拈来的好演员,绝不能仅仅靠天赋和所谓的灵气,技巧并不生硬和污浊,要看谁使用,怎么使用。

    亚里士多德说,传递情感的秘诀在于,先感动自己,然后再将虚构体验的“幻视”传递给他人。这也正是方法派的核心要义所在:将演员情感记忆的创造性发挥作为表演的基础。

    “方法派”要求演员将自己个人生活中的情感瞬间与角色的情感瞬间连接,通过演员的想象、感官和情感对角色进行填充设计,创作出具有个自独特行为的角色,继而奉献出符合真实情境的表演。(注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