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页 (第2/2页)
么做。他的内阁,当然也有考虑这些情况。甭管四位阁老出身南北中哪个地方,平衡最重要。 三月十八日,辰时过,朝阳初生,天地灿烂。朝中文武百官全部出席,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在承天门外等候的进士们鱼贯而入。 皇上·朱载垣,一身皮弁大朝服,白鹿皮做的帽子,黑纱覆裱,前后各十二缝,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红组缨,绛纱衣,蔽膝随衣色;白玉佩,革带玉钩,绯白大带,白袜黑舄。 这般彰显华夏宏大气度的服饰,他硬生生地穿出来几分霸道。大殿里的文武大臣偷瞄一眼,俱是小心肝儿一颤,偏偏他自己还无知无觉,只觉得头顶的帽子挺沉的。 奉天殿广场前,其余的文武百官按职位,站立丹墀之内两侧;新进士们分两列站其后。礼乐响起,皇上升坐,内阁首辅杨廷和,双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领着众人五拜三叩礼。 一拜一拜一拜……:“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震天响,奉天殿里头回音不断。 鸿胪寺官宣读制诰:“元和四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读卷官拆卷,大声唱诵:“第一甲第一名,南京直隶苏州府,文伯和。” 鸿胪寺嗓门大的官员跟着重复:“第一甲第一名,南京直隶苏州府,文伯和。” 大殿门口的丹樨上,再一名鸿胪寺官员,继续高喊:“第一甲第一名,南京直隶苏州府,文伯和。” 丹樨下的文伯和听见了,他的同科好友们也听见了,所有的官员们都听见了。 文伯和同手同脚,任由鸿胪寺官员引导入殿,倒头就拜:“臣文伯和,叩见皇上。” 皇上看着自己选出来的状元郎,眉开眼笑。 第二名榜眼出在西南四省,一位三十多岁的稳重人,他也喜欢。第三名探花,出在北方,一个二等家族的旁支,眉清目秀,身形挺拔,完美地诠释风度翩翩美探花,还是喜欢。 他自己喜欢,文武官员也喜欢。下面的二甲,三甲,也是一样。平衡为主,按照各自的份额,近乎完全公平,都欢欢喜喜的。 三百名进士一起进来谢恩,礼乐再奏,小娃娃皇上着急脱了帽子,起驾回宫。礼部堂官捧榜,领着新进士、王公百官,云盘承榜,伞盖鼓乐引导,出奉天门、午门,至长安左门外张挂。 写着三百多名进士姓名和名次的黄榜,围堵的人山人海。今年不光探花长得好,状元也长得好啊,听说还没娶媳妇啊,等着榜下捉婿的人家,抢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