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页 (第2/2页)
杨慎语气更激愤。 “前总兵朱振这根老油条,十分清楚叛军的实力,知道朝廷一旦动用大军,叛军不堪一击,就想通过种种行为向朝廷示好,以谋私利。 若不是锦衣卫赶去的及时,又有皇上的威名在,大同大乱,朝廷迫于压力,很可能真的会同意,给朱振再登荣华。可是朱振那样的亡命之徒,一旦尝到兵变甜头,说不得会再次兵变威胁朝廷。” “祖祖辈辈做军户的军户们,深知军户之苦。慢慢的懒战,甚至逃亡。边镇的军队缺人,需要破例招募农户,而招募需要军饷。可那些人连防御费用都敢贪墨,士兵的军饷更不必说,边军俸粮经年未支的情况都有……” 小娃娃坐在毡毯上,眼睛微微睁开。他大致听明白,没有生气,也没有要砍脑袋,拍拍小胸膛,“郑重严肃”:“朕乖乖,朕给军户们做主。” 奶声奶气的,一腔赤子之心照耀大明的天和地。 大明的天,亮了。 几位老师眼眶湿润。王守仁老师哽咽道:“皇上很好。我们慢慢来。” 王守仁缓一缓情绪:“皇上,满速儿汗要求,大明加大布匹、茶叶贸易,尤其铁锅。严嵩同意。 严嵩要求满速儿汗加大马匹和牛羊。互市另说,只每年的朝贡贸易要正正当当的,不能赖皮,今年的还没结束,明年的又来了,一来就不走,一赶就打仗……满速儿都答应。” “皇上,这样一来,朝贡贸易就够双方经济来往,大明还要互市吗?” “互市。”皇上记住徐景珩讲的,有关于互市的好处,回答的毫不犹豫,“互市,和平,不打仗。” 互市,和平,不打仗。几位老师伴读,一颗心激荡,转头擦擦眼睛的泪水。 都以为皇上要持续打仗,正发愁大明国库,整顿边镇需要的时间,哪知道…… 王守仁老师接着问:“边镇问题刻不容缓。甘肃巡抚张九畴请求严翰林,做甘肃钦差,臣等认为,可行。 严嵩其人,有才华,有能力,也有见识气度。他对于文臣的大是大非没有在乎,反而是野心勃勃要朝上爬,用的好,很好。” 小娃娃有模有样地点脑袋:“严嵩,好好。” 他一见到严嵩,就闻到严嵩身上的味道。徐景珩说那是“jian臣”的味道——自古以来的jian臣,都是忠于皇上,不忠于国家的人,所以,他要好好用严嵩。 小娃娃看向王守仁:“严嵩,好刀。” 王守仁一愣,几位老师伴读都是愣怔,随即又明白,挣扎犹豫片刻,又自嘲地笑。 严嵩是一把好刀,这把刀,用不好会砍忠臣,用的好,会砍向这百年积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