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同人11:御营军制及编制、番号初探(续) (第5/5页)
候用)约1000人3000马30骡 —————第一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第二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第三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军法处(一指挥编制)约310人210马10骡 ——御营骑军第二部(刘錡部,甲骑)约2400人3300马200骡 —————亲兵第一指挥300人590马10骡 —————亲兵第二指挥(刘錡特有)300人590马10骡 ————————直属都(掌军机、传令等,甲骑)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马10骡————————骑军都*4(甲骑)260人520马 —————辎重营(步卒,3都,2人1骡)360人50马160骡 ————————直属队(分掌粮草、军械、修理等)30人50马 ————————火头军10人10骡 ————————辅兵都(步卒,粮草)105人50骡 ————————辅兵都(步卒,战具)105人50骡 ————————辅兵都(步卒,器械)105人50骡 —————斥候都(突骑,3队)95人130马 —————军法队(甲骑,1都)65人60马 —————第一指挥(正副使各1人,甲骑)310人610马10骡 ————————亲兵都(亲卫,甲骑)65人130马 ————————军法队(承勾1人,押官9人,甲骑)10人20马 ————————斥候队(突骑)30人60马 ————————火头军(骡马化)10人10马10骡 ————————都*3(正副都头、掣旗各1人,全甲骑)65人130马 —————第二指挥(甲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三指挥(甲骑)310人610马10骡 —————第四指挥(突骑)310人610马10骡 ——御营甲骑第三部(刘錡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甲骑第四部(张中彦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甲骑第五部(张中孚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轻骑第一部(李世辅本部)约2100人3300马200骡 —————第一指挥(亲兵指挥)300人590马10骡 ————————直属都(掌军机、传令等,甲骑)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马10骡 ————————骑军都*4(突骑)260人520马 —————辎重营(步卒,3都,2人1骡)360人50马160骡 —————斥候都(突骑,3队)95人130马 —————军法队(突骑,1都,班直选调)65人60马 —————第二指挥(正副使各1人,突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三指挥(突骑)310人610马10骡 —————第四指挥(弓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五指挥(弓骑)310人610马10骡 ——御营骑军第二部(李世辅部,延绥党项)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三部(横山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四部(银夏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五部(兴灵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六部(河套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泼喜军(嵬名云哥部)约300人1200骆驼100马300骡 特别提示: 御营骑军作为后来独立组建的部队,军中亲卫体系大大缩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虽然从称呼上继承了亲卫体制,但实际上是与正式编制体制更类似的甲骑部队。 但是,御营骑军因为兵种和指挥官威信问题,两名副都统具有在实际运作中对相关部队非常强大的干涉能力。 所以,刘錡从公开军制上获得了独立指挥两个重骑统制部的权限,并较其他统制官亲兵数量更多(一般统制官仅1指挥300骑亲兵,刘錡下属两部甲骑共3指挥亲兵约1000骑),而李世辅更是拥有独立指挥5个党项轻骑部(河套轻骑除外,盖因其部为曲端在河套招募,只认军令而行,但多半也与李世辅部共同行动)的权限。 值得一提的是,六个党项轻骑部中,银夏、兴灵两个统制部在实际上由多名统领官来分散指挥,其统制官为横山大部宿老,列席公阁,享受待遇,平素不参与军队运行与作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