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有则嘉勉 第63节 (第2/2页)
烧夜饭时间,怕司徒要家去帮忙。 “不要紧,我妈在家。”司徒说回嘉勉的戒指,说她这个周太太当得没心没肺,一大笔银子没了好像不甚着急呢,这一点倒是和她的那个竹马老公越来越登对了,“你回去再好好找找呢。” “嗯。”嘉勉托腮看窗外,不到五点,天黑得快且隆重。 像一面黑纱,飘荡下来,笼络人间。 嘉勉邀司徒,不忙着回去的话,一起去吃晚饭吧。她有点想吃栗子蛋糕了,知道有家法料,甜点部分比正餐优秀。 只是离司徒家有点远了,“不要紧,我送你回去。”嘉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也学会了周到的熨帖。 “周先生不在家?”饶是他们结婚两年,司徒对周轸的印象还是很生分。一来他其实照面不多,二来性情使然。嘉勉那个老公看似圆融世故,里子里最疏离的底色。 万事,他上心的才是事,反之,与他无关。 司徒印象里周先生最接地气的一次大概就是手拿捧花,求他新娘开门了。 嘉励领头的伴娘团,这个时候不杀男主还待何时,qa,必须回答,题题送命。 最后还是嘉勉叔叔看不下去了,而新郎官也趁其不备,闯门而入。 很周氏作派的娶到了他的新娘。 嘉勉当初告诉司徒,她可能要结婚了。 司徒茫然,所以这事还有余地之说嘛,什么叫可能? 可能的意思就是,有点疯,人在不理智之下做的决定,但是落子无悔。嘉勉说,总之,我答应他了。 司徒以为嘉勉沦陷在周轸的浪漫攻势之下,或者求婚的场面过于煊赫。 恰恰相反。什么都没有。 他轻易可以办到的,一件没准备。 倒是当真陪嘉勉去光华寺转了一圈,她的要求,拜观音、点一炉檀香、数完108颗念珠。 在他从大连回来的没多久,她就答应了他的求婚。 外界都以为是联姻。倪少陵出山做了周家生意的顾问参谋,没多久两家都结了儿女亲家。 而周轸也从父亲名下释得他而立之前该得的继承股权。 风光和盛名一样,其实难副。 多少人艳羡,就有多少人诋毁。 难为嘉勉这样的性子,她还是她自己。 司徒常笑话她,你这个富贵太太做得太闲云野鹤了,远社交不说,还成天开荒拓土的。她把他们的住处前院种草籽植花木,后院秧苗爬藤。得亏他们房子大,院子也阔,短短两年,司徒偶尔去看嘉勉,那别墅生机盎然得像个小庄园。 夏天去找她喝茶,她往那面藤本月季墙下一坐,比油画还浓烈、生动。 * 从咖啡店里出来,二人径直上了嘉勉的车。 车上嘉勉才告诉司徒,周轸出差了。他们家那个阿姨,嘉勉吃不惯她烧的,但是却是在周家干了好多年,如阿姨自己所言,二子吃惯了她的手艺。 所以冯德音才要老保姆过来照顾他们小两口的起居。 事无巨细,周轸早习惯凡事交由人料理,但是,嘉勉不习惯,不习惯家里时时刻刻有个外人在。 他又是那种性情,几番看嘉勉放不开,索性找个由头要把老保姆打发回桐城老宅那头了。 这里就生出了文章。冯德音才不认为这是自己儿子的一不顺心随便打发人,况且是家里用了十来年的老面孔。只趁着他们回来的时候,直面问嘉勉,是对方姨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嘛? 菜不投口可以改,活计不细致可以教, 你们两个人成天那么忙,回家没口热汤饭吃怎么行。 嘉勉面上不显,只说那就让方姨还回来,左右不过是汤头糖多糖少的区别。 偏偏周轸哪壶不开提哪壶,他说,人是我回的,我嫌有个人在家里,不自在。你懂的那种,她不自在,我就跟着不自在。 饭桌上呢,冯德音气得直鼻孔出气。 表面上是怪儿子浑,实际还是认为嘉勉的问题。“个么你们就不吃饭咯,啊,哪有人家像你们这样的。体谅你们辛苦的,倒让我们里外不是人。” “我们家没那些势利的嘴脸啊,干活拿钱而已,公司是这个章程,家里也是。” 冯德音对嘉勉难免微词,一来倪家到底和周叔元第一任太太沾亲; 二来,嘉勉这性子实在太冷。婆媳俩共不到一张台子上吃饭; 最最紧要的……偏偏周家爷俩都没放在心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