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_[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17节 (第4/4页)

【器】是什么了。

    在港口经过隔离,又被押着搓了澡换了衣服后这些威尼斯商人终于见到了皇太孙,并且呈上了他们千里迢迢带到大明的一件最重要的商品——玻璃吊灯。

    日光之下,这件足有成年人半臂长的玻璃器熠熠生辉,其造型更是让观者啧啧称奇。

    大明人对玻璃并不陌生,太孙乘坐的官船上就装有透明的玻璃窗,另外还有略昂贵却十分好用的煤油灯,其灯罩也是用玻璃制成的。

    如果这两样都没看过的话,那么现在立在日光下的泉州港灯塔总能看到吧?那熠熠生辉的顶端就是由若干块玻璃组成,到了夜里,灯塔上就会点燃灯火。

    在月色暗淡之时,整个泉州都能清楚看到灯塔的光芒。

    但这件玻璃器的情况就不一样,明明是质地坚硬的玻璃,但这台吊灯却被拉出了柔软的线条,纤细的枝蔓托着喇叭状的花瓣,啥是好看。

    这个足有成人半臂长的大型灯具有九个花朵,每个花朵之下还坠有露珠状的玻璃珠,花萼的位置有一根用来固定蜡烛的尖刺。

    这件玻璃器无论设计还是做工均是顶尖,光看就可以想象当蜡烛被点燃后它是怎样壮观的美丽了。

    对于这件艺术品,威尼斯商人们表现出了十万分的自信和骄傲,而大明的官员们在看到这件玻璃器从木箱中被拆出,一点点剥去防护物品拼接而成时候的惊叹眼神也给了他们最好的反馈。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个帝国的继承人,面容稚嫩漂亮的皇孙对玻璃器的关注只有短短一瞬,随即就转到了他们搬运而来的木箱之上。

    那淡然的态度让刚有几分翘尾巴的威尼斯商人生出了些不安来,他们面面相觑,交换了几个眼神后努力调动脑中的记忆,试图在描述的过程中增添更多的故事和传奇。

    他们深知,商品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它背后的故事和独特性。

    于是,这件玻璃吊灯很快就多了一连串的故事和传说,制造它的工匠也多了许多连他本人都不知道的深厚背景和传奇经历,就连花朵的形状也被说成了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图样。

    坐在主位上的皇太孙静静听着吊灯的来历故事,并未开口。直到商人口干舌燥,惴惴不安抬头时,才看到这位年轻的王储竟一直捏着那些已经被压实的棉絮在把玩。

    见他们闭嘴,青年缓缓抬起手捏着棉絮说了一句话。通译立刻转述给他们:“你们知道这种棉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威尼斯商人:“……嘎?”

    作者有话要说:才,才没有忘记主题呢!

    作者君才不会偏题呢!这不是就来了吗。

    我已经不是写作文时候会偏题的我啦!!!

    哼唧

    ps:威尼斯在14世纪是独立的国家,不是意呆利的。

    在新航路出现前,威尼斯因为连通中欧,是欧洲最富有的地区。

    文中的面条就是意大利面,意大利面特别硬不是因为工艺,而是他们的小麦和中国的不一样,是硬麦,意大利面的产生一种说法是马可波罗带回去的,另一种是为了战备,在早期,他们是干着吃的,据说是做成焗面或者烤面,反正不是现在用各种料汁,而且因为当年没有叉子,是用手抓的,吃相会很狼狈,味道也差,早期是贱民的食物。

    直到番茄和叉子的出现。

    第133章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门技术叫做投胎。

    如果一定要论个优劣,那么投到了华夏大地上的人天生就比别的同辈人幸福。

    这块土地广袤而丰饶,此处生长的农作物美味又富有营养,为人类从游牧到农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的动物种类繁多,有的rou质美味,有的有特殊的驭用方法,于是人类得以开启驯养之路。

    这儿的矿产丰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类对工具的需求,而工具很快就会化为生产力,生产力的上升让此处的人类得以从“求生”走向“产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