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灾荒,赈灾,袁氏复起 (第2/3页)
噼啪噼啪”的声音,却盖不住一个男子用英语朗朗的吟诗声。那是一个面色有些苍白的年轻人,穿着象一个归国的留学生,旁边还有几个与他年纪相仿的青年。 “黄先生,我认识其中的两人。”黄兴的随从兼保镖张仲华见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几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便在旁说道:“上海光复时,我们正攻打制造局,而黄浦江中的清军军舰还飘着龙旗,这两个人就在江边观看,竟跳下江,向军舰游去,要说服舰上清军反正。” “哦,后来呢?”黄兴愣了一下,笑着问道。 “后来——”张仲华也笑了起来,瞅了一眼不远处这几位,说道:“后来被南琛号上的水兵打捞上来,派小艇送上岸了。” 黄兴不由得笑出了声,似乎想到这几个愣头青变成落汤鸡的狼狈象。但随后又赞赏地点了点头,这是个激情的年代,眼前就是奔涌着热血的青年。而革命,这个伟大的名词,激发了多少人平常无法想象的热情和献身精神啊! “广东成立临时政府已成定局,南方多半省份也基本光复,我看推翻清廷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北洋军尚在,不击破此满清最后依靠,满清便不会乖乖退位让国。” “北洋军号称中国第一强军,岂是容易击破的?现在几省革命联军能支持至今,且未落败象,已属不易了。” “我看倒是未必如此,北洋军虽强,却乏补充,南方革命军可源源而至,力量对比慢慢就可发生变化。” “只要临时政府成立,群龙有首,号令统一,击破北洋军,推翻满清,我看还是很有把握的。” “那天你跳入江中,如鱼般敏捷,想必也是很有把握喽?” “那天啊——水有些凉,也有些仓促,身体没活动开,呵呵,没活动开。” ………………. 黄兴看着这群年轻人高谈阔论,又互相调侃,不禁面含微笑,真是羡慕啊,羡慕他们的年轻,羡慕他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为祖国的建设出力,羡慕他们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的富强和崛起。 这时,有一位青年走了过来,彬彬有礼地向黄兴鞠躬,说道:“黄先生您好。” 黄兴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西服裁制得十分考究合身,四四方方的脸庞给人以诚恳的感觉,微微发胖的身材说明此人很会保养身体。 “黄先生,您还记得吗,我们在东京见过面的,我姓——”年轻人自我介绍道。 “哈,我想起来了。”黄兴点着头,笑道:“东京基督教中国青年会的总干事,救过美国传教士的英雄,还是孔圣人的子孙,你也回国了。” “是的,是的,黄先生的记忆力真是厉害。”孔祥熙半是恭维,半是真心地说道。 “孔圣人家的,也革命了?”张仲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西服革履的家伙,怎么也看不出他与先哲贤师孔圣人有什么联系。 “我在上海参加了进步青年会,因为我学过矿物学,所以被派到大冶铁矿协助工作。”孔祥熙说道:“没想到,在船上竟遇到了黄先生。” “好啊,你也投身革命,这很好。”黄兴听说孔祥熙已经加入了复兴会的外围组织,立时高兴起来,并邀请孔祥熙共进午餐。 仪态大方,举止得体的孔祥熙很快博得了黄兴的好感,而且黄兴发现他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有涉猎,不由得开口问道:“庸之,你不是理化硕士吗?怎么会了解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是这样的,黄先生。”孔祥熙解释道:“我在美国俄亥俄州欧伯林大学时,起初主修理化,后来改修社会科学,再后来考入耶鲁大学研究院,研习矿物学,所以,获得了理化硕士学位。” “原来如此。”黄兴点了点头,一个念头在心底萌动,但他还有些犹豫。 交谈慢慢热烈起来,因为现在都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