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贵神速,不战而胜 (第3/3页)
迫已经使他们麻木而怯懦,除非得到关系切身的实惠,那颗冰冻的心才能有少许融化。 而这些,广州军政府正在做,虽然步子很小,但却让人能够感觉得到。如狼似虎的胥吏、衙差不见了,军爷变得和气了,买东西也一分不少了…… 革命军司令部门前的招兵处人声嘈杂,人头攒动,一个个青年张着嘴,我要报名我要报名的喊声混成了一片,弄得招兵处的几个军官满头大汗。 大门口突然大步走出了一个年轻的军官,带着几个士兵皱着眉头来到近前,严肃的目光扫视着人群,待到嘈杂声稍小,他大声说道:“大家都是有志革命的热血青年,就更应该有遵守纪律的自觉!请大家排好队,保持肃静,表现出一个未来革命军人的素质来。再有乱拥乱挤,大声喧哗的,那这第一关他就不合格,革命军不会收这样的人。” “大家排好队,按次序来,不要大声喧哗,表现出自己的素质。”几个士兵吆喝着维持秩序,时间不长,人们都变得规矩了许多,嘈杂声也小了下来。 广州火车站,人潮拥挤,却秩序良好。在军官的口令声中,部队按编制一连一连地登上火车,然后在汽笛鸣响中轰然北进。 机车、车皮,这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整个铁路在这一夜一天的时间里都由革命军支配使用。每三个小时便是一列火车驶出,装载着士兵,向前线挺进。 …………… 光复广州,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只有连续性的行动才能让清廷顾此失彼,才能激起全国性的反应。 正如一个形象的比喻: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三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用猛力去拔,是很难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又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先使树根的泥土松动,然后,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所以,拔大树,不但要有力气,还要懂如何去拔。 武昌胭脂巷,一所不起眼的房子内,一群复兴会干部正在热烈地商讨着起义方案,而其中的主脑赫然是已潜来武昌多时的黄兴。 “起义就在今晚,绝不变更。”黄兴斩钉截铁地说道:“广州首义消息刚刚由密电传达,清廷还来不及加强戒备,但是拖得愈久,形势便会越不利于我们。” “我同意。”蒋翊武率先表态,“革命,就不能瞻前顾后,迟疑不决,广州光复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振武学社社长为杨王鹏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那就开始吧,广州在一夜间光复已经说明清廷的力量并不象我们想象般强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就当不畏牺牲,为革命的大火再添一把柴。” “是啊,清廷貌似强大,却已是腐朽不堪。”黄x笑着给众人打气,“我现在还要保密,因为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将在这次武昌起义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等到起义爆发,你们就会知道他是谁了。” 孙武点了点头,扫视众人,说道:“起义成败的关键便是在楚望台军械库,只要拿下军械库,则大事成功了一半。来,咱们将联络攻打楚望台的事情确定一下,行动开始便引领军队直接前往攻打,成功的希望极大啊!” 历史上的武昌起义全靠各营士兵各自为战,一夜之间,起义军竟把总督瑞澂、统制张彪赶走,占领武昌,创造了革命史上的奇迹。世人皆称偶然,但偶然背后却又有其必然性。 湖北新军在张之洞的要求下,所招士兵必须识字,后且命题考试,衡文以定去取。当时有一批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志士如张难先、李六如、蒋翊武、刘静庵、江炳灵等先后加入复兴会,为了便于联结兵士,运动革命,都投身行伍,在新军中散布革命种子,他们成为组织各种名目的革命团体的中坚人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北新军不同于北洋军,革命潜力甚大,遇到机会成熟,便会轰然爆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