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下忽悠,争取很必要 (第2/3页)
相信中德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且将永久地持续下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友谊地久天长。对,就是这样。” 汉森连连点头,心中暗暗记下了这句他所不知道的古话。 辞别了汉森,陈文强又去找克虏伯派驻的代表,一通忽悠。 得谈哪,一定得谈。能得到多少好处,能省多少钱,还不得而知,但总要试一试。按中国的古话就是: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 更换枪枝的决议已定,但陈文强却并没有停止汉阳造的改进和生产。改进自然是小的方面,投资不大,见效快的那种。虽然汉阳造有一些缺陷,且不是最先进的,但仍不失为一把坚实可靠的武器。 机器设备闲着那是浪费,革命军可以不用汉阳造,卖给别人也能赚钱哪!比如黄花探的越人武装,以后还可能有亚洲各殖民地的反抗力量。甚至还可以装备二线部队,在打下的地盘维持治安、剿匪捕盗什么的。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工作之余,陈文强也有意地与湖北官府中人强识、相交,特别是一些他认为在以后会有用处的人才。凭借着探悉心理的能力,以及陈文强圆滑的手段,他在武汉官场游刃有余,颇是结交了很多朋友。 七月中旬,在海上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运输,毛瑟1898步枪的制造设备由德国运抵汉阳。德国方面的条件相当优惠,制造设备几乎是半卖半送,只是考虑到其他国家的仿制,湖北枪炮厂每生产一枝步枪,都要支付专利费。而专利费的数额很小,几乎就是象征性的,但这些是写在保密协议中的,不为外人所知。 陈文强也给予了相应的回报,承诺新军组建后,湘、鄂两省必会聘请德国军事教官,广东、江苏则尽力争取。同时,他终于松口,吸收德资入股粤汉铁路运输公司,并将数条轻轨工程包给了德资企业。 利益的交换是很难衡量的。德国认为本国资本在华中地区的渗透扩张,乃至国家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陈文强则觉得自己达到了目的,出让的权益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设备安装,试生产,制造出枪、弹样品,检验、调试,再生产制造。紧张而连续的工作又持续了十几天,制造出的毛瑟步枪才通过了各项检测。如此快的速度,得益于汉阳铁厂钢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湖北枪炮厂从人员、管理,到机器的全面改造。 只要科学生产,用人得当,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明确,中国人办的工厂还是能面貌一新,颇有生产效率的。而官办或官督商办,乃至完全商办的工厂企业,大多数却正是管理上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以致效率低下。 所以说,制度是关键,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工厂,莫不如此。正象满清,在后期也改革,也推出新政,但体制不变,振兴便是水中望月,难获成功。 再从实业发展来看,制度和管理的落后,使国人的工厂企业缺乏竞争力,厂主想降低产品成本,就只能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压缩工人薪水等办法。工人文化程度低,技术熟练程度不如洋人,再加上管理落后,制度缺失,工人劳动繁重且无效率,如何与工作时间也在九、十个小时的外国企业竞争? 唯一的优势大概便是劳动力价格低,但这显然还不足以抵消各种劣势。 尽管如此,在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势在必行的选择,陈文强率先在自己的工厂企业中采取了流水线作业和计件工资制,试图用这种日趋机械化的工作和明确分工来获得产量和成本的优势。在工人数量和技术水平能够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还尽量采用倒班制,使机器的运行和利用率最大化。 同时,他还聘请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学习西门子公司的管理办法。比如引入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提供一些简单的医疗服务,推出救助基金给困难职工提供些帮助,并且招收大批薪水只有男工人一半的女工…… 说起来,这些简单而微薄到让陈文强脸红,甚至含有某些不良动机的举措,却得到了广大工人的欢迎和拥护。这让陈文强知道中国的工人阶层是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