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庶族无名 第261节 (第2/3页)
使大水不至于散去,不过我军却需退兵十里下寨,以免被殃及。” 陈默点点头,水淹邺城,自然可以将邺城攻破,不过如此一来必定生灵涂炭,不只是邺城,在这浊漳水下游的乡庄、城池都会被波及,这大水一放,便是数万乃至数十万的生灵涂炭,甚至可能滋生瘟疫,导致更大的灾祸。 非不得已,陈默不愿以此策破城,看向马均道:“不知另外一策是何计?” “依旧是水计,不过此计却非灌城,而是将护城河切断,将浊漳水引往他处,如此一来,护城河干涸,藏于其下的暗渠自然露出,但如此一来,恐怕敌军守将也会有所准备,若对方及时将内河封堵,或是伏兵其中,到时候便是要用水攻之计,对方只需将内河填埋,封死四门,则水攻之计也难以奏效。”马均躬身道。 陈默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手指敲击着桌案,皱眉思索着这两策。 “主公,水攻之计最为安稳!”杨修见陈默不说话,犹豫了一下,对着陈默一礼道:“修知主公仁义,不愿殃及城中百姓,但若以断水之策,恐难成功,若战事持久,这伤亡将士百姓,也未必会少,更何况若错失此番机会,我军恐失破城之机!” 现在袁尚跟曹cao在清河一带交战,两家一时间都难以抽身出来管邺城,此时正是邺城最虚弱的时候,若拖延下去,等那两家分出胜负或是袁尚退回邺城,到时候再想破城可就难了。 陈默没有说话,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甚至气运的变化也说明了一切,这两策以水攻之计几乎是必定成功,但若以断水之计的话,胜负难料。 陈默向来不以仁义自居,因为他很清楚,坐在自己这个位置,是没有什么仁义不仁义之说的,若纯以得失而论,杨修说的没错,但陈默心中确有些过不去,这件事说着容易,自己上下嘴皮一碰,但这决定一下,就是数以十万计的生灵涂炭,若每一仗都这么打,天下重归一统之后,恐怕这中原大地也就没多少人了。 陈默最终停止了敲击桌面,看向众人道:“马均!” “在!”马均连忙上前,躬身听令。 “立刻开始接引河水,断去护城河水源。”陈默看着马均道。 “喏!”马均闻言松了口气,有些激动地对陈默一礼,转身大步离去。 “主公,这……”杨修张了张嘴道。 “我知道,以眼下来看,德祖所言的确是上策,但若眼光放长一些,若真以水攻之策夺了邺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陈默看着众将,沉声道。 “冀州百姓的仇恨,破败的邺城,可能诸位生于豪族世家,在诸位眼中,这万千百姓可能只是一个数字,无法体会那因为诸位一句话而家破人亡之人是怎样感受。”陈默站起身来道:“我等出兵为的是匡扶天下,手中刀刃为的是保护百姓,不是为了视百姓如草芥一般,我辈功勋,是以手中刀剑在战场上得来的,却非踩着百姓皑皑尸骨得来的。” 杨修还想再说什么,武义、高顺突然踏出一步,肃容一礼道:“末将愿为先锋,助主公攻破邺城!” 崔耿、鲍庚、石庚站起身来,躬身一礼道:“末将愿为主公效死!” 马超、庞德、张绣等众将也纷纷起身,躬身道:“愿为主公效死。” “去准备吧,张济!”陈默起身道。 “末将在!”张济踏出一步,躬身道。 “率大军东移,做出拦截袁尚归途之相,迷惑城中敌军。”陈默提起一枚令箭,交给张济道。 “末将领命!”张济接过令箭,躬身一礼,转身离去。 “高顺!”陈默又拿起一枚令箭,看向高顺。 “末将在!”高顺躬身一礼。 “突袭之事,需得精锐,大军东移,明日起会开始攻城,待水源枯竭之后,你率领陷阵营走暗渠入城,若能成功潜入,以火箭为号,合攻东门!” “喏!”高顺接过令箭,躬身一礼,退出大帐。 “马超、庞德、张绣!”陈默再度拿起三枚令箭,看向众人道。 “末将在!”三将起身,躬身道。 “你三人各率一支骑兵,游弋于邺城四方,封锁四门。”陈默将令箭交给三人,沉声道。 “喏!”三将躬身接令,退出大帐。 “其余众将,随我移往东门,明日起,随我猛攻东城,攻破邺城!”陈默看向帐中其余众将,朗声道。 “末将领命!” 众将答应一声之后,各自离去准备攻城事宜。 “唉~”杨修见众人离去,忍不住摇头叹息,看向身边荀攸道:“公达兄,你说主公这又何必,只要攻下邺城,十年间邺城民生足以恢复,何必效那妇人之仁。” 为人主者,当断则断,杨修不明白,陈默这等枭雄人物,为何会对区区几十万百姓动了恻隐之心? “可惜啊……”荀攸起身笑着摇了摇头,看了杨修一眼道:“这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