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庶族无名 第149节 (第3/3页)
咧嘴一笑。 “笑个屁,你个丑鬼!”典韦哼了一声,策马快了几步,留下巴塔干莫名其妙的看着典韦的背影。 “陈兄弟!”众人一路笑闹间,却见之前答应帮陈默牵线的商贩策马迎面而来。 “朱兄,如何了?”陈默策马上前,看着对方笑道。 “找到了,这次可算一场大买卖。”对方笑道:“拓跋部听过么?” “他们不是在北边儿吗?”陈默好奇道,拓跋部是这一带大族,魁头对拓跋部首领拓跋侩也是礼敬三分,据史书记载,拓跋鲜卑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武帝时期,起于辽东一带,又称别部鲜卑,这些年经历了匈奴从弱小到强盛再到如今分裂的局面,逐渐成为鲜卑大族之一,光是直属部众便有上万,下属依附的部落更多,在如今这一带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不比单于弱多少。 “那种大部落都是跟豪商直接交易的,我们哪有办法跟人联络?不过这次见的是拓跋部麾下一个千人部落,部众足有两千多人,在这云中一带算得上大部落了,若能跟他们联系上,以后你这些绢布、瓷器每年都不愁销路了。”行商笑道。 “哦?”陈默闻言笑道:“是什么部落?” “独孤。” “还是个大部落。”陈默笑道。 “如何讲?” “这独孤部算起来与我大汉渊源颇深,乃是光武帝曾孙刘进伯所创,当时为度廖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兵败被擒,囚禁于独山之下,终生未能返回中原,后在独山娶妻生子,当年的尸利单于为谷蠡王,这个应该听过吧?自那以后,便号独孤部。”说到最后,陈默也不免叹息,虽然两邦文化不同,但这血脉从高祖时期至今,相互纠缠,不止独孤部,匈奴、鲜卑很多贵胄其实都有汉家血统,汉室宗亲的血脉还真是遍及天下。 “陈兄弟懂得可真多,当年你看的两本书究竟是何书?”老朱好奇道,陈默跟他说过,只读过两卷书,但这两卷究竟是何书?好像包罗万象,什么都有啊。 “史记还有一些杂说。”陈默摸了摸鼻子笑道。 “杂说这种算不得准的,不过你们运气不错,那独孤部如今正好在选亲,典兄弟正好可以去试试。”老朱笑道。 “哦?”典韦闻言目光一亮,一脸殷勤的看向陈默。 陈默点了点头,疑惑的看了一旁的巴塔干一眼,似乎他也有些激动,想到之前巴塔干一直想跟陈默学鲜卑语,莫非跟这独孤部有关? “正好,若能借此跟独孤部建立往来也不错。”陈默笑着看了典韦一眼道:“距此还有多远?” “此处向东约有五十余里,在荒甘水一带。”老朱笑道:“陈兄弟,可说好了,此行贩卖的利钱……” “放心。”陈默笑道:“我虽年少,但言出必践,三成一分不会差!” “不错,我就知道陈兄弟是做大事的人!将来必定大有前途!”老朱笑道。 “承你吉言。”陈默笑了笑,不置可否,当下带着众人赶路,顺着荒甘水一路向东,这一路上,巴塔干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便是陈默找他聊天,也变得心不在焉。 “你知道独孤部?”陈默看着巴塔干突然问道。 巴塔干闻言一怔,看了看陈默,随即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思念之意。 “那里有你在意的人?”陈默又问道。 巴塔干看着陈默,突然跪下来,对着陈默磕头。 “不必如此,能帮你的,我会帮,但不能帮的,我不会干涉,但我也不会拿我们的命来帮你。” “谢……谢!”巴塔干艰难的道。 第四十三章 来者不善 陈默自然是想了解一下远在万里之外的蒙奇兜讷的文化与大汉文化有何不同,他要的了解并不只是浅层上两国外交层面上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巴塔干了解这个文化的内在上是否有可取之处,毕竟大汉朝建立迄今已有近四百年,政体以及思维已经被固化,看似严谨,却有个看不见的枷锁在约束局限着当今学者的思维,已经少了几分先贤创立学说时那种海纳百川的心胸,开始排斥外来文化。 这在陈默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他想了解更多,巴塔干是个难得的切入点,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让人知道西域之外还有更广博的土地,但似乎并没有人觉得那些外来文化的重要性,或者说,大家在排斥这些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