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_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73节 (第2/3页)

蕴的人家,现场富商见了小小的七品官,都要卑躬屈膝,让锦绣心中想到了最近两年在家养老的元老爷。

    也不知道前些年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才有今天的家业。

    几人心思各异,但难得想到了一起,明年乡试一定要下场一试,回去府学,还要再努力一些才行。

    什么都不知道的何烈,回到府学,猛然间发现几个好友读书的劲头比以往更甚,虽不明就里,但被几人带动的起了紧张情绪,不由得跟上几人脚步,更加用功。

    让何家管家心疼不已,总觉得自家少爷实在太拼了。

    出去巷子里一打听,何止是他家少爷如此拼命,元家,楚家少爷人人如此,老管家不得不感叹:读书之苦,不是谁都能吃下来的。

    乡试进场

    锦绣读书间隙,时间一晃而过。

    期间,偶尔被人喊出去参加了几次集体活动,有的感受还可以,有的是在无聊。

    比如大家一起去登高,期间说说笑笑,灵感来了赋诗一首,是很健康的郊游方式。

    而有的则是在酒楼茶楼举办诗会,不仅铺张浪费,还要喊来妓子乐人作陪,席间乌烟瘴气,众人做派更是不堪入目。

    锦绣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但还是忍着不耐与恶心,特意带周文与楚舟走了一遭。

    周文两人本以后锦绣说,带他们出去见世面,心中十分期待,两人还提前装扮一新,想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等到了宴会期间,简直被眼前的景象弄得眼花缭乱,更有妓子直接往楚舟和周文大腿上坐,要用嘴给两人喂酒。

    楚舟反应极快,蹭一下原地跳起来,将妓子往外一推,二话不说就逃出了酒楼。

    周文反应也不慢,红着脸拉着锦绣就往外走:“宝儿,这不是什么好地方,咱们快回去吧,回头要是家里知道了,说不得真要打断腿的。”

    锦绣顺势推舟跟着周文出来,本来还有人不满,但锦绣当即告诉众人:“今儿扫了诸位的兴致,是锦绣不该,诸位今日所用,就记在锦绣账上!

    还望诸位吃好喝好,锦绣先行一步!”

    有人买单,自然没人不乐意,看着周文和楚舟的背影,几人还大肆嘲笑了一番童子鸡。

    两人出来后,在酒楼对面的烧饼摊子前见到了楚舟,楚舟臭着一张脸,不搭理锦绣。

    锦绣好心解释:“咱们以后少不得要面对这种场景,甚至更甚,今日带你们来,真是出于一番好意,提前见过了,到时候不至于如这些人一般失态,甚至沉入其中,丑态百出。”

    两人也知道锦绣不可能是故意要整两人,但就从一点来说,锦绣这人的抠门,亲近的人都知道。

    今天这一场,一下子要花出去大约百两银子。

    谁都不相信,锦绣能为了整楚舟和周文两人,会这般大方。

    这件事过去,几人又进入沉迷学习不可自拔的状态,一直到八月到来。

    八月对读书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乡试定在八月中旬举行,正值秋季,因此乡试又被称为秋试或者秋闱。

    而此时又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因而乡试榜单又被称为桂榜。

    临近考试,元老爷心里又开始不踏实,带着管家亲自来府城,说是要亲眼看着两个孩子进考场才行。

    乡试的考场又称为贡院,是朝廷专门下令修建的考试场所。

    锦绣和周文近几天不必去书院,元老爷看着两个孩子悠闲自在的样子,恨不得亲自拿着书念给两人听。

    锦绣看不惯元老爷这幅着急上火的样子,头痛道:“爹,我和阿文哥都不急,您老人家急个什么劲儿啊?”

    元老爷连连摇头:“你不懂,等你当了爹才会明白为父现在的心情。”

    好吧,这么说,锦绣确实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锦绣继续和周文在大厅下棋,大厅里的所有窗户打开,窗台下放着冰盆,风一吹,让人舒爽不已。

    元老爷看着两孩子,感觉自己心火蹭蹭蹭往上升。

    偏锦绣和周文就是不紧不慢。

    元老爷只得说起另一个话题:“乡试要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