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91节 (第2/4页)
是在图木舒克卖了一点东西。” “啊?”这倒让我有些意外,我说道,“你确定是他们吗?”、 他点点头,说道:“很像,他们卖了一些串儿,还有一个发簪。数量大概在十个左右。” “给我具体说说。” “我哥们是咱们这里的文物爱好者,他喜欢搜集古玩,反正也不懂,就爱瞎溜达,他是在朋友那里看玉的时候,发现了老板的柜子里摆着几个老物件,以前都没见过。于是,他问了老板东西从哪儿来的。”万金油说道。 原来万金油的朋友看出了是老物件,有了收购之心,就开始和老板讨价还价,他拿了一个簪子和一个手串儿,据说回去以后就后悔了,那些串儿全部裂了,手碰之下便断裂了,也就是这点,让他确定手里的东西就是老东西。 这人问老板:“你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 老板告诉他,那天正在看店,来人说文物收不收,老板自然想看看,那人想拿东西换玉石,老板见东西还不错,就跟他换了,价格并不贵,所以也没太放在心上,就把东西摆在了展柜里,却被万金油的朋友看到了。 第243章 难以琢磨的线索 “我询问了一下时间,差不多就是范华他们离开这里的时间!”万金油说着打开了手机,将他拍下的图片给我看。 我将图片放大,一点点地看了起来,这是一支玉的发簪,簪头一朵漂亮的牡丹,牡丹之上一只凤凰展翅欲飞,这簪子的缝隙里还有来不及清理的泥土,簪柄厚重的包浆已经成了土黄色。 如果是假的,这就可以解释过去,之前我们说过“工地老人三件套”那就是东西外面包裹着泥巴,让你感觉就是才从土里挖出来的东西,对明眼人来说那就是一眼假的东西。可照片里的东西却是大开门的老物件。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东西刚挖出来,来不及清理就出手了,如果不是缺钱,何必冒着险?换句话说,范柔娇缺钱了,怎么会缺钱?鹌鹑没给够? 我想起什么,直接给乔丽潘打了一个电话,说道:“在刀郎乡我们去之前的几天,有没有人出售文物?” 乔丽潘似乎很为难,说道:“这个很难调查,如果他卖给了游客,那就说不准了。” 挂了电话,我也反应了过来,在旅游景点,随便放点东西出来,那势必会被马上消化掉,民众不知道自己买的文物是土里挖出来的,这就会有两个结果,第一个,以便宜到不可思议的价格卖掉,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在景区遇到卖文物的,除非你懂行,要不十有八九当假的看,价值几千的东西可能开口就是一两百。当然,范柔娇肯定不会这么干的。 那就有第二个结果,以贵到比原物件几倍的价格成交,这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海南,早些年,买一块水晶原矿,有的矿还没长熟,也就几百块的东西,甚至更不值钱,但景区却可以卖到几千块,还让你觉得捡了天漏似的。 想明白这点,我不禁有点佩服,大物件不好出手,出手小物件那绝对不会引起注意,或许范柔娇不那么缺钱,但能以高价出手,何乐而不为呢? 这方法就是我们常用的以盗养盗,当年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我也这么干过,出小留大,等待合适的机会一把出个天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盗墓贼被抓以后,家里搜出来的都是大物件,比如鼎、雕刻什么的,小物件很少,因为这样的东西流到市场上,不会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银大少,你看出是什么朝代的了?”万金油问道。 我点点头,说道:“唐朝,唐朝人喜欢金银,玉石其实是点缀,而大部分的玉石都是祭祀用品,所以很多死人下葬的时候都会用玉石。而且材质也一般。” 万金油说道:“我朋友问五千收的,赚了还是亏了?” 我说道:“肯定是赚了,这样的东西上不了拍卖会,但绝对的老物件,遇到喜欢的三四万,没问题的。不过,对范柔娇来说是不亏的,大物件出一件,可以吃好几年。小东西也就没必要纠结价格,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的精致的小文物价格普遍卖不了高价的原因。” 我又看了看串儿,眉头却皱了起来,唐代现存出世最多的手串儿就是玛瑙的,木串儿也只有西境有,唯一的遗憾就是裂的很多,毕竟不是金银,古人带木串儿的并不多,要么是僧人,要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