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之大画家 第277节 (第2/2页)
国人…暴发户真是多。 他一边想买这幅画,又一边忍不住rou疼起来。 转头,他又叽哩哇啦一句。 陈主编翻译道:“华婕,他想问一下,他能不能给这幅画拍张照?” 华婕笑道:“当然可以。” 这幅画她本来也没想卖,是以埃米尔没有接茬,她也不觉得失望。 可围观的人听到这个话头,隐约意识到这个买卖估计要黄,都忍不住一阵唉声叹气。 比华婕还失望。 华父叹口气,这片刻的功夫,他只觉自己像坐过山车,像蹦极……简直像死去活来。 他面色红润,额角渗汗,是真的激动又紧张。 这会儿埃米尔听到价格后没有继续表示要买,华父虽然失望,但身体总算松弛了下来,。 果然还是不行吧。 这幅画又不是女儿正经画的,画里连个物都没有,果然卖不出啊。 唉。 埃米尔拍完照片,陈安通站在边上犹豫了下,到底还是没开口。 相比这幅油画,陈安通还是更想去看看华婕的其他画作。 一行人又在大华家具店里转了一圈儿,陈主编和埃米尔各拍了一些照片,才转出大华家具,直奔沈佳儒老师家。 结果才走到一楼,埃米尔就看到了一个影楼。 他立即拉住陈主编叽里咕噜了半天,陈主编被缠的没办法,只得先跟华婕告别,称自己一会儿打车带着埃米尔去沈老师家找他们,并称两人不需要接,到时候一定能自己想办法进到沈老师家的顶级小区,并找到沈老师家门。 华婕本想说如果陈主编和埃米尔要办的事不耽误太久,就等他们一会儿的,或陪着他们一起办。 但听到陈主编如此说,只好先分道扬镳。 … 埃米尔跟陈主编拐进影楼,想办法跟店老板斡旋着请求对方加急将照片洗出来。 照片洗好后,两人又四处找能发传真的地方。 埃米尔打了个越洋电话,给自己在法国画圈的朋友。 跟对方说自己在中国看中了一幅油画,想请对方帮忙掌掌眼。 对方爽快答应,并将自己的国际传真电话号码等信息告诉埃米尔。 油画《和谐》的照片被传真回北京《时尚s》杂志办公室,陈主编又让自己的助手将这张照片传真到法国埃米尔朋友家里。 一边跟北京办公室里自己助手通电话,陈主编一边拦了出租车打道去沈老师家。 奔波忙碌的让陈主编一阵恍惚,她到底为什么将埃米尔带在身边来着? 为了给自己找这么多事儿吗? 不是吧? 在她的想象中,埃米尔难道不应该乖乖跟着自己,被忽悠的给她当摄影师而已吗? 唉。 …… …… 陈安通从没想过,水彩画的画面,可以这样丰富。 一张4开的画,它的大小是8开画的2倍,但细节的丰富程度,却是三四倍不止。 当他后退一步时,被《拍卖会上的我》的整个画面氛围震惊,当走近了欣赏时,又被层层叠叠甚至胜过油画的细节和层次感叹服。 整幅画像一个百老汇舞台,主角华婕之外的人物都在昏暗中,没有打光,显得庄重沉凝。 但他们的表情同样丰富,虽然面上罩着阴影,却仍旧立体而丰富。 难以想象,一幅水彩画,怎么能将一个人的表情描绘的如此生动,甚至胜过照片所能展现的像素。 明明不是主体人物,可他们脸上的笑纹,因为过度喜悦而夸张,眼睛眯起,嘴巴张大,但那双被笑容挤成月牙的眼中,仍有动人的欣慰或与有荣焉的幸福。 虽然他们不是这幅画的主角,却值得观者如欣赏主角般去细细的推敲他们——太生动,也太有感染力了。 即便这幅画只有这些蒙在阴影中的配角,它也已经足够成功。 因为这些人传达出了这场拍卖会的惊心动魄,最终完美收官时人们的振奋和激昂情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