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_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60节 (第2/4页)

们的工作,应该的。”

    余思雅摇头:“不,崔同志,这对他们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最新奇最光荣的体验了。我想几十年后,当他们老了,都不会忘记这段历程,很可能会给孙子孙女讲咱们老一辈的故事呢。”

    大家一想,可不是,还真有可能,自己也许在几十年后会成为别人故事里的一部分。

    崔实也点头:“余思雅同志,你说得对。”

    余思雅顺着道:“所以啊,我想请崔同志和梁同志帮个忙,能不能帮我刻录一份这次的电视报道。报纸之类的,我们公社还能收集起来,这上电视是真没法子了,我们冯书记一直很遗憾,没去县里租借一部相机来拍下这一幕。因而我想从两位这里要这个片子,带回去,留给大家做纪念。至于这个成本,我们养殖场出,崔同志,梁同志,你们看可以吗?”

    崔实拧了一下眉:“余主任,不是我们不想帮你,实在是,就算给你刻录一份,你拿回去也没法播啊,也看不见。这不是白花钱吗?”

    余思雅坚持:“没关系,现在没条件播,我相信以后会有条件的,还麻烦崔同志帮这个忙。”

    现在穷,大家连电视都没有,但再过一二十年,电视、dvd播放机等等都会逐渐普及,那时候不就能播了?

    十几年后,当这个片子里的孩子们长大,当中年人头发变白,当老人们步履蹒跚,再来看自己小时候,年轻时候上电视的样子,不是挺有意义的吗?

    这对红云公社以及社员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段影像,这个钱花得值。

    在场的另外三人都是文化人,骨子里带着感性的一面,被余思雅的坚持触动,崔实松了口:“那我帮你向台里申请试试。”

    余思雅感激地说:“谢谢崔同志,谢谢梁同志,谢谢路同志给我搭线。”

    她趁机拿出了笔记本,推了过去说:“崔同志,梁同志,咱们交换个联系方式吧,以后要是我在外面碰到什么有趣的、有意义的新闻,我通知你们。”

    崔实接过本子,记下了电视台的通信地址和电话。

    余思雅乐呵呵地收了起来,很好,联系方式里又多了两个人。这可是她宝贵的人脉资源,等过几年电视开始逐渐普及了,她就得考虑打广告的事了,有熟人不是好办事吗?

    收好本子,饭菜端上来了,非常丰盛,有一个炖的鸡汤,还有红烧rou,清蒸鱼,素炒青菜。

    崔实不好意思地说:“余主任破费了。”

    余思雅赶紧摆手:“哪里的话,崔同志、梁同志、路同志,咱们乡下偏僻,条件有限,上次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原谅。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四人举杯,边吃边聊,话匣子逐渐打开了。

    路明惠跟余思雅要更熟一点,又同为女性,话题更多。她聊了几句就问道:“余主任,你这次来省城就是为了电视带子的事吗?那你岂不是下午就要回去?”

    “没有,这个只是顺带,我主要是想来给咱们养殖场买一辆车子。”余思雅想到这三人人脉比自己广,赶紧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你们也看到了,咱们养殖场现在要拉的货不少,没个车子太不方便了。我上午去找了省运输公司的同志问了问,最便宜的货车都的四五万,新的我是买不起了,就想找找有没有单位有多余的不用的车子,卖给咱们。”

    车子可是个稀罕物,路明惠说:“这恐怕不大好找,你怎么没问问运输公司呢?”

    “问了,他们淘汰的都是不能用了的车子,让我去其他地方想想办法。”余思雅苦恼地说。

    路明惠有些遗憾:“我也没听说过哪家单位有多余不用的车子,这样吧,回头我帮你打听打听,不过这个事不好办,你别抱太大希望啊。”

    余思雅赶紧说:“不会,已经很麻烦路同志了,能打听到自然最好,没有也无妨。”

    路明惠笑了笑:“那我尽量。”

    看着她明媚的笑脸,想到她的身份,余思雅忽地灵机一动:“路同志,我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啊。”

    三人一致看向她:“说来听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