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51节 (第4/4页)
青路了,是财政拨的款吗?” 余思雅摇头:“不是,我们辰山县是个穷县,财政上没什么收入,哪有钱啊。隔壁公社也建了个养鸭场,这是我们两个养殖场凑的,然后动员全公社的力量勒紧裤腰带修的。” “那你们可真不容易,不过修了路也好,以后出行方便,也能缩短来往的时间。”孟兰感叹道。 余思雅笑道:“可不是,只是我们两个公社都穷,没什么钱,只能修自己公社范围内的路。通往县城还有一段路,这得靠县城和省城拨款了。所以我写了稿子,反应这个情况,待会儿请田主任跟孟经理替我看看,我也没经验,不知道行不行。” 这两口子都是文化人,一口就答应了。 吃过饭去了书房,余思雅就借机将三篇稿子都拿了出来:“这段时间在省城跑沥青的事,晚上在招待所没事干,我多写了两篇稿子,也请田主任和孟经理替我看看。” “余主任可真是太能干了,不但工作干得好,还是一个笔杆子。”田振华意外地说。 余思雅腼腆地笑了笑:“其实我当初就是靠一篇稿子进的公社,要不是那篇稿子歪打正着入了省报的眼,我这会儿还在乡下挣工分呢!” 这话成功地引起了两口子的兴趣,纷纷问她是怎么回事。 余思雅简单地说了一下。 田振华有看报的习惯:“我好像记得这个事,小余文笔不错嘛。” 听说余思雅以前在省报上发表过文章,两口子的期待更高了,看起了稿子。 看到最后,作为技术工人,田振华对修路通电更感兴趣。而孟兰则不然,她对余思雅那篇写清河鸭的稿子更欣赏:“要是这个稿子能在省报刊登,以后咱们的清河鸭要供不应求了。” 现在的报道不就是活生生的广告吗?只是计划经济不需要打广告,目前还没人意识到这点。 余思雅含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孟经理,你见识比我多,你觉得我这篇稿子投到省报,有发表的机会吗?” 孟兰也摸不准,思忖了一下,抬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余思雅说:“余主任,我有认识的人在省报工作,我可以带你去见对方,成不成我不敢保证。但要是成了,我有个要求,以后你们的清河鸭只能提供给我们第二百货公司。” 最近看她这边火爆,第一百货和第三百货公司也蠢蠢欲动,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他们迟早会找上余思雅。孟兰可以帮余思雅一把,但她可不想给对头做嫁衣。她也在销售经理这个位置上干了七八年了,也应该往上挪一挪了,如果能扶持起本省一个品牌,打出名气,她今年的业绩也会很好看。 余思雅清楚孟兰在顾虑什么,一口就答应了:“孟经理,我可以答应你,除非哪天你同意,否则清河鸭不会供应给第一百货和第三百货公司。” 但其他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她可不想放弃。而且过几年,改革开放了,他们还会考虑在省城设立直销店。 孟兰要的是就遏制竞争对手,只要不提供给第一和第三百货就行。她笑了:“好,余主任把你住的招待所的地址留下,我明天跟对方约好了,咱们再聊。” 第41章 未免孟兰扑个空,第二天余思雅一直呆在招待所里看书,哪儿都没去,就中午去斜对面的国营饭店吃了顿午饭,然后又匆匆赶回了招待所等人。 下午,孟兰终于来了,身后还带着个拿着相机脖子上戴着白色围巾短发披肩浑身书卷气的女人。 余思雅打开门,招呼两人进去,又给两人倒水:“条件简陋,孟经理和这位同志将就一下,大家坐。” 孟兰拉着女人坐下,笑道:“余主任不用招呼我们了,你也坐,这是我同学路明惠,在省报工作,她听说了你的情况非常感兴趣,想当面跟你谈谈。” 余思雅赶紧站起来,伸出右手:“路同志,你好,幸会!” 路明惠一双秀气的眼睛饶有兴致地看着余思雅,跟着起身,与余思雅握了握手:“余主任可真是年轻,要不是孟兰先前跟我说过你的情况,我真不敢相信。” 余思雅感觉她这话里只有无尽的好奇,笑了笑:“好多第一次见到我的人都这么说。” 这一句话就把路明惠有些冒昧的话给带过去了。 路明惠好奇地看着余思雅:“你今年多大了?” “19岁。”余思雅笑着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