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5节 (第3/3页)
。 南线的战斗对苏俄来说并不顺利,即便有布琼尼这样的猛将,面对孤注一掷的高尔察克,也会感到棘手。最危险的时候,莫斯科几乎要落入白军之手。 高尔察克在政治上不怎么精明,在军事上,却的确有可称道的地方。 六月十八日,李三少对苏俄的军火生意正式开张,下订单的是苏俄驻华外交代表霍克斯,李谨言声明不要卢布,霍克斯用来付款的除了少量英镑,全部是黄金和宝石。 苏俄政府本身是没钱的,这些黄金和宝石是从哪里来的,不用多费脑子就能猜到。 想起之前从高尔察克手中截胡的那批黄金,李三少忍不住咋舌,尼古拉二世到底是多有钱? 六月二十二日,李谨言又接到了一笔军火订单,只不过,这次的买家不是苏俄,而是远隔一片大洋的美国帮派组织,他们要的武器也不是步枪,而是冲锋枪。 把订单交给李谨言时,司徒竟并没有多说什么,李谨言却清楚,禁酒令终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美国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年代。 第二百六十五章 俄罗斯的内战一直持续到七月下旬。 莫斯科被白军三面包围,苏军发动了几次反攻,损失巨大,依然无法解除白军的威胁。高尔察克和军官们在前线指挥部举起了酒杯。 不过,他们还是高兴得太早。 同波乌联军交战的苏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继占领乌克兰之后,又开进了波兰。作为先锋部队,喀山率领的一个师逼近了华沙,这引起了德国的警惕。 即便有《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德国依旧保有相当的军事实力,还有大量参加过欧战的退役军人,若苏俄军队威胁到德国边境的安全,德国人不会坐视。 苏维埃上层陷入了两难的抉择,继续进军,还是中途放弃? 难题最终被波兰人解决,七月二十二日,莫斯科打退了白军的又一次进攻,波兰主动向苏俄求和。 苏维埃上层暂时松了一口气,西边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可以放心调派部队增援莫斯科,胜利的天平到底会倾向哪边,目前还很难说。 不过,为解除波乌联军的威胁,争取更多的支持,苏俄承认了立陶宛独立。这一举措帮助苏俄赢得了西线的战争,却也显露出了自身的虚弱,造成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告独立。 情势所逼,苏俄再不情愿,也只能点头同意。 七月底,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得到支援的苏军终于解除了莫斯科的威胁,白军被赶到下诺夫哥罗德。基洛夫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前线,他挥舞着拳头,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然后跳下装甲车,端起步枪,像普通士兵一样对敌人发起冲锋。 西伯利亚的战斗生活,让基洛夫拥有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等人都不具备的优势,他敢于面对面同敌人战斗,能够表现出对危险的蔑视,这让托洛茨基之前所做的努力大部分化为乌有。 乌拉声在战场上响起,喀山在战斗,就像所有苏军军官一样,弹匣打空,刺刀,枪托,拳头都是他的武器。 他在战斗,为了继续留在这里,为了活下去,他必须战斗! 不是为了俄国,而是为了自己的祖国! 他必须活下去! 进入八月,白军被迫撤回鄂木斯克。 苏军在陆上战斗取得了胜利,在海战中却是一败涂地。 高尔察克曾是黑海舰队司令,在水兵中威望很高,战斗刚一开始,一部分战舰就投降了白军。 在干涉军与白军舰队的联合进攻下,大量的苏军战舰被击沉和俘虏,少量侥幸脱险的,也无法继续和敌人正面对抗。若是不能冲出去逃走,就只能选择投降或者自沉。 战争进行到现在,苏军和白军都明白了一件事,短时间内,他们是无法彻底击溃对方的。 妥协保存实力,还是战斗到分出胜利的那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