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节 (第2/2页)
,上面是向日葵花纹。 从沈家到火锅店要一刻钟,有马车去哪儿都方便。 火锅店还没开业,但里面热热闹闹的,三层的酒楼,一年要租金五百两银子。 一楼六张四人桌,两张六人桌,二楼三楼是雅间,总共七间,最多能坐十个人。 火锅店的装潢和食肆差不多,门口挂的招旗,上面写着沈家老火锅。 招旗另一面是顾筱画的火锅样子。 桌椅都是深木色,门上挂着厚帘子,每桌旁边都有灯盏。 菜单就放桌上,用过一次就不能用的东西肯定不能回回手写,顾筱刻的木板,刷上墨,想印多少印多少。 酒楼已经不见原来的样子了,沈大郎功不可没,厨房院子家具都新打的,库房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还缺什么跟我说,还有不少木料。” 陈氏瞥了他一眼,“行了,挺好的,多亏了你,不然得花不少钱。” 家里幸好有个会做木工的,不然呐,装潢又得花几百两银子。 沈大郎嘿嘿笑了两声,“给家里干活不要钱。” 陈氏:“行了,你功劳大,快看看哪儿还没收拾好,明儿就开业了。” 虽然开业第一天没几个客人,但心里还是紧张。 顾筱转完一圈从楼上下来,“大嫂,明天开业炭火要注意,火碰到油酒容易溅出来,菜好吃不好吃的不重要,千万不能吃出事儿来。” 陈氏重重地点了下头,“我都记着呢。” 火锅里的汤是guntang的,木炭是烧红的,碰一下了不得。 做吃食生意不能惹上官司,这千万得小心。 在家吃火锅热热闹闹的,家里人也不是闹腾的,就没想过这事儿。 开火锅店就得什么都考虑到了。 李氏笑了笑,道:“都是来吃饭的,咱们说清楚,好好说,不会出事的。” 顾筱点点头,明天生意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安云她们都有孕了,也不好过来捧场。 吃火锅,边吃边聊,少说得半个时辰,吃的慢的要一个时辰。 一天其实招待不了几桌客人。 等收拾得差不多了,顾筱准备回去,陈氏把她叫住,“小小,咱们把分成给定了吧。” 第140章 请脉 周氏对顾筱道:“…… 火锅店的分成和食肆不一样, 是三三三分成,剩下一成给两个老人。 陈氏道:“大房多做点也是应当的,那一成就给爹娘, 当孝顺银子。” 陈氏想了好几宿,大房干的是多,沈大郎打那么多家具, 一文钱都没要,给家里打家具时不能接别的活, 算起来还亏了钱呢。 还有大娃,每回回来都往家里带那么多东西, 大房分四成,陈氏一点都不虚。 这是大房该拿的。 但再想想, 二房三房做的也不少,忙前忙后, 李氏试菜切菜,拿个小秤称重。 顾筱出了多少点子, 说实话,谁拿四成都不虚。 思来想去,陈氏把这一成给了周氏。 老太太不赚钱, 只管着家里的钱,年纪大, 比她还舍不得花钱。 还有就是,老太太cao持一个家不容易,三个孩子都是她拉扯大的, 于情于理这钱都有她一份。 有了这钱,她想给谁就给谁,陈氏也不管周氏偏心哪房, 她做好她该做的就行了。 这分成谁都没意见,就是周氏有点诧异,“我又没干啥,咋还给我钱呢。” 陈氏向来不会说好听的,顾筱见没人说话,便道:“您管着十几口人,还管带孩子,这还叫没做什么呀。要不是您,三郎怎么中状元,咱们家怎么搬到盛京来。” 李氏道:“娘,这是您该拿的。” 周氏这才应了。 女人家做事,没男人什么事儿,婆媳几个把文书签了,好好休息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去火锅店守着。 寒冬腊月,呼出来的气都变成白雾,出来一趟,脚底板都冒寒气,猫冬猫冬,没几个人乐意出门。 今儿是阴天,乌云压着,不知什么时候又飘起雪花。 街上没几个人,中午放鞭炮的时候行人驻足看了一会儿,然后拍拍手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