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节 (第3/3页)
” 甘露指指自己才装点好的一份椰子冻上的水果说:“这个你骑电动车怎么拿?” 那送外卖的小伙子拿起手机拍照成品,然后跟甘露要求:“这个看起来不难, 你帮忙把水果另放,一次性餐盒或者食品袋吧。到时候让她们自己往椰子冻上摆放了。” 这是个好办法。 甘露叫杨梓看看美食群里有没有付款的, 要他问清楚谁要买这些甜品。快递员这么拿着交完钱的甜品走合适吗? 杨梓在微信群里喊了一句,立即就有一个靓女出来回应她并付款。没等快递员带着打包的甜品离开,微信群里又有人喊杨梓了。 “靓仔, 给送餐吗?” 杨梓叫住外卖员:“还有订餐的, 你愿意接单吗?” 那小伙子喜出望外,笑着说:“我送了这个就回来拿,最多20分钟就能回来。” “好啊。”杨梓笑着留了那外卖员的电话,然后去美食群和邻居群里发布新食品。“今天增加了拉肠, 有斋肠粉、牛rou、猪rou、虾仁鸡蛋。煲仔饭半小时以后可以好了。只有一个送餐员送餐。 美食群里的反应是先沉默再议论纷纷。而邻居群里却不停有人要加杨梓的微信,开启私聊。 一会儿的功夫,邻居群就订了五份煲仔饭、三份肠粉、四份牛腩面,还有好几份不同的甜品。 甘泉很勤快地请缨:“杨哥,我去送了。” 宋清辉把煲仔饭的棉手套递给杨梓说:“老杨,你来看这些锅了, 我陪泉仔一起把邻居群的订单送了。” 也好。不然这些订单分散在小区的十几栋楼里,让泉仔一个人去送外卖,他两小时未必能送完。 甘露按照点餐单准备外卖。等她忙完去看陈阿婶做的芋头糕,发现陈阿婶的案头堆了不少配料,那个大芋头已经处理完了——有芋头条,也有芋头丝,还有芋头丁。 说实在的,芋头糕这种点心,广东人谁也没少吃。但陈阿婶将一个芋头切成三样,再加上她放在案头的那些配料,还是勾起了甘mama和甘露的兴趣。 接下来的炒芋头丁,令甘露惊呼:“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啊。” 陈阿婶的第一款芋头糕是五香味的。 她先将粘米粉调成粉浆,蒸熟的腊肠已经切粒,蒜头、芋头、香菇也都呈粒状待用了。冷油爆香蒜粒后,加入腊肠粒和各种调味品小火炒香,加芋头粒、加水慢慢翻炒,等开锅后,又加了一遍调味品,才把匀浆的粘米粉倒入,调慢火,边煮边翻,直到面糊结块了,她才熄火。 后面的步骤与甘露在网上才查到的差不多。甘露便不再守着陈阿婶看了。 过了一会儿,杨梓悄悄拽下甘露的衣袖。 “陈阿婶处理芋头丝了。” 甘露立即过去看。 这回是腊rou切丝,瘦rou也切丝,但炒香的时候,陈阿婶嘟囔:“要是有叉烧的话,会比瘦rou香。” 那是。这个做法甘露会,她看母亲在家做过。但陈阿婶多了将炒熟的花生拍碎也加到炒香rou丝里的一步。 “也上笼屉蒸吗?” “是。”陈阿婶不介意甘露学。她很认真地告诉甘露说:“腊rou的品种不同,叉烧不同,各种调味品多一点儿或是少一点儿,最后出来的芋头糕,味道差别大呢。” 很是。 这两款芋头糕上屉去蒸以后,陈阿婶开始处理芋头条,具体处理差别不大,但上屉的厚度就不同了。她对杨梓和甘露解释:“前两种做好以后,可以做香煎芋头糕。一个是五香味的,一个是原味的。而这一个等出锅的时候撒点炒熟的芝麻在上头,再撒点香葱碎,这种是准备切块装盘的蒸糕。” 杨梓和甘露频频点头,单看这排场就很吸引人了,且等芋头糕蒸熟以后的味道了。 来吃晚餐的食客逐渐多起来了。 好几个客人看到流水牌上有肠粉供应,就点了肠粉。甘露盯着杨梓的手机收款信息,给客人发号牌、写点菜单传给严阿婶。 严阿婶手里捏着那几张点肠粉的单子,笑得见牙不见眼。她把肠粉机的火调到最大,拉出来蒸屉抹油、推进去加热、再拉出来铺一层肠粉浆,手脚麻利地忙乎起来。 煮粥的赵阿婶熬好粥底了,她笑着招呼甘露:“师奶,我这里差不多有十份生滚粥的量,皮蛋瘦rou粥,牛rou窝蛋粥都可以。” 甘露点头:“看顾客点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