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0页 (第2/2页)
。 现在在甲板上奔跑着的那个可能带有西班牙血统,热情奔放的男子“舒曼”则是他们兄弟请来的“临时演员”,一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 罗夏至和黎叶、梁少龙两人,一早就在十六铺码头登上了这艘从上海出发,途径日本横滨,最后到达伦敦的“思凡特号”。 然后非常“偶然”地巧遇了上海市教育局,一行同样前往伦敦考察的顾翰林等人。 教育局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这一行七八人能够坐上二等舱,还是顾局长从接到考察通知开始,就努力争取的结果。 不然他们这群衣冠楚楚的“斯文人”说不定就要和那些苦劳力一起,去挤脏兮兮,臭烘烘的三等舱了。 众所周知,顾局长和时迈百货的罗三爷是好朋友,这罗三爷果然是财大气粗的人物,知道和他们同路后,就大手一挥,把所有人都升到了一等舱。 “多谢罗三爷。” “三爷到了伦敦预备去哪里?说不定阿拉在伦敦也能遇上呢?” “不不,关键是,三爷预备什么时候回程,要是能和三爷一起回上海,那是再好不过的啦!” 一群人狂拍罗夏至的马屁,打的算盘确实再清楚不过了。 “你们教育局的人,都挺不一般啊。” 回到罗夏至订下的豪华包厢里,梁少龙一脸嘲讽地对顾翰林说道,“有这本事,何必留在教育局,去工商局起步是更好?” “主要还是穷啊,知道南京一年才给我们多少经费么?都不够梁大爷您一年的置装费来的多。” 从酒柜里拿出一瓶威士忌给众人和自己倒上,顾翰林无奈地摇了摇头,“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我看我们教育是最穷的。要不是靠着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几个大学都难以运转下去。更不要提中小学的教育了——约等于没有经费。” 说起这些年工作遇到的难处,饶是顾翰林都忍不住长吁短叹一番。 罗夏至听了,也是无言以对。 被后世某些人追捧到天上去的所谓“民国出大师”,那不过只是金光闪闪的金字塔的顶尖,它的背后,是整个中国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文盲,基础教育异常薄弱的现实。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推行国民普及教育,这也是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富强起来的重要原因。欧洲之所以能够产生工业革命,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教育的普及,只有掌握了基本文字和知识的工人,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厂,创造更大的价值。 “国内现在是缺大学,但是小学缺的更多。如果可以的话……两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