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然怒吼一声:“吃里扒外的东西!” 赵芯儿那个不知好歹的不肯从他,如今,便连李尚书这个老不死的,也开始有了别的心思。 他拿起桌子上的砚台,重重的朝着陈尚书砸去。 陈尚书是个文臣,根本来不及躲闪,直接便被那砚台砸的头破血流,他身子也跟着晃了一晃,但强撑着,好歹是没摔倒。 他颤抖着声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还请圣上三思啊!” 陆卓眼神又冷又阴狠,看着陈尚书之时,只觉得叫他浑身彻骨的凉。 他先前怎么便被发觉,他这哪里是跟了个明君,而是跟了一头狼啊! 陈尚书悔不当初,他好半晌,才白着脸颤声道:“摄政王企图挑衅圣上,的确该死,但如今,外头对圣上颇有怨言,不能坐视不理,老臣有一计,能既收拾了摄政王,还叫朝中大臣没有怨言。” 陆卓闻言,面色倒是好看了几分,“哦?说来听听。” 陈尚书见他肯听,微微松了一口气,便缓缓的说了起来。 陆卓面上兴味越拉越浓,赞叹道:“陈尚书有远见,不愧是朕最欣赏的大臣。”接着,他又看到陈尚书脑袋上不停流着血的口子,道,“陈尚书,朕性子急了些,你莫要放在心上。” “来人,传御医。” 陆卓说完这句话后,陈尚书终于撑不住,晕了过去。 - 第二日,早朝上。 陆卓同众大臣道,“不是朕不给军饷,而是如今,国库亏空的厉害,实在拮据。这几日,朕以身作则,并勒令后宫,一切从简,定会将西北大军的军饷凑出来。” 说完,竟真的吩咐户部筹银子,给西北那边发军饷。 最后,陆卓给的军饷虽少,但也足够西北大军度过这个冬天了。 陆卓钦点的护送军饷的大臣赵立诚,是他的人,赵立诚其人阴险狡诈,十分贪财。 军饷若是由他护送,大抵是要脱一层皮,最终落到袁子琰的手中,不知会少了多少。且,赵立诚这次奉旨去送军饷,还有了陆卓的意思在里头,下手自然是不会客气。 不仅如此,户部那边,也有圣上的人,送的军饷以次充好,幸好祝得毅在户部,偷偷将东西换了回来。 如此,两日后。 赵立诚带着一支军队,护送军饷离开。 可谁知,这赵立诚动作慢的如龟爬一般,从京城到最近的一个驿站,只需要一天的路程,可他偏生走了五天,路上搭起帐篷歇脚许多次,若是照着他这个速度,到西北之时,最少也要三四个月。 等他带着军饷过去,别说东西少不少,便是尽数到了,黄花菜也都凉了。 赵芯儿在府中急得团团转,最后同武安侯商量了一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劫了军饷,快马加鞭,送去西北。 武安侯定是不能去的,如今圣上还在,若是被他知晓,整个武安侯府都会株连九族。 可,府中的护卫不少,但是赵立诚领着的一只军队也不是善茬,她想劫军饷,可不是那般容易的。 正巧这时,宫中明太妃娘娘跟前儿的大宫女来了,说是太妃娘娘许久未见着她了,有些挂念,请她入宫叙话。 赵芯儿临进宫前,将手中的银钱都给了李程,吩咐他去买一些抗寒的衣物以及能抗饿的干粮来。 这些银钱,除了摄政王府的,还有武安侯府以及左相那边府中送来的,便连陈尚书府上,都叫韩钰文悄悄送了银钱过来。先前赵芯儿想着,若是陆卓不给发军饷,便去贴钱买一些吃的用的,所以,叫李程买的这些东西,都是给西北大军送去的。 如今,兴许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