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0页 (第2/2页)
了,谢莹之前准备的本就不多,使用的人数却增加了七个。 谢莹放下手里的蛇皮行李袋,让成汉帮忙搬运。自己却来到邻人面前,对他说想用大米或者粗盐换皂角粉,可以的话还想换些鸡蛋。 邻人听了很高兴,皂角粉家里多的是,不值什么钱。 他们村子再过去有一片皂角林,那里每年会结许多皂角,村子里的人根本用不完,掉地上也没人捡,都被土地吸收了,就算今年死了一大片,还活着的树结得皂角仍旧很充足。 他老婆能养鸡,他就不用像其他村人一样整天忙活地里的那些事,只种些够家里吃的就好了,很是空闲,就经常去林子里摘皂角,晒干磨粉,就算送了亲戚朋友一些,家里还是有很多。 新采的皂角去污能力比以前强了许多倍,很受那些人的欢迎,也省了他们的时间。 因几乎是无本生意,他报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一斤粗盐换六斤皂角。 之所以要盐没要米,是因为这村子家家户户都有木系能力,能种田,收获的粮食足够他们过一年的了。而盐现在是管控物资,每家都是有数的,虽然不至于吃不上,但也不富裕,好些人家连过冬的腌菜都准备不起,只能把菜冻在雪地里,等要吃的时候再化开。 没办法,现在村里只有晚上才供电,放冰箱的话反而会坏。再说冰箱也放不下。大家伙打算等雪化了,每家都弄个地窖,好存放些蔬菜粮食。 谢莹的虽是粗盐,但做腌菜还是可以的,虽然化开的蔬菜再做成腌菜不知味道怎么样,但总比每次做菜前要提前一天把菜弄进屋子让它化开的好。 谢莹装作回去拿盐的样子,在车座底下拖出一袋从仓库包中取出的粗盐,整整有十多斤重。 五人看到这些盐,眼睛都亮了。其他四人家里可能没有鸡蛋,皂角粉却多的是,他们让邻人问谢莹他们可不可以也参与进来。 谢莹打算用五斤粗盐换皂角粉,其他跟邻人换鸡蛋。 邻人觉得自己一个人独吞份额不好,就一家分一斤盐。 鸡蛋也以二斤换三个的价格成交。当然这是种蛋的价格。 几人连忙回去把老婆都叫了起来,把事情一说,让她们赶紧把家里的皂角粉搬出来,用称装出六斤,再回来。 邻人手里比他们多拿了一把称,他老婆也跟来了,手中拎着一个篮子,里面垫着厚厚的棉衣,是用来包裹种蛋的。外面现在可是零下十几度,不防御好,这些蛋可就孵不出来了。 说是棉衣,其实更像是襁褓,已经很旧了,都发黄了。 里面躺着十四个鸡蛋。谢莹给了十斤盐,多余的那点就当是换篮子和棉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