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3节 (第2/2页)
母身上,分家这样的大事,其间多少琐碎事宜,乃至当日三房险些闹出人命,都是谭云一人在cao持。 如今的长房,似是离了谭云不会转。 但有谁关心过她心里是如何想的? 他记得镜湖时候,她朝湖中扔出的石头子,淡声道,“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像这石头子一样,总会沉下去的。” 他印象深刻。 每回回府,都会来镜湖,看石头子般的不如意,一颗颗沉下,似是慢慢安宁。 他正想转身,却有石头子滚到脚边。 他抬眸看她。 谭云双手环臂,似是也正好看到他。 两人似是都叹了叹。 …… 镜湖边,楚颂连与谭云并肩,谭云问,“怎么会在这?” 楚颂连低声道,“爹让我来见看看祖母,郭mama将我挡出来了,有时候在想,我是不是她亲孙子,她总是对我和楚洛有偏见。” 谭云宽慰笑笑,“家中孩子一多,难免有偏见,寻常人家也如此。” 她惯来通透,也一语中的。 楚颂连低眉笑笑,“你呢,有烦心事?” 谭云点头,“嗯。” 楚颂连转眸看她,“楚家分家,建安侯府削爵,对府中冲击不小……” 他本是想宽慰,但话音未落,谭云却淡声笃定,“分家是好事,削爵也是好事,都挺好……” 他眸间诧异。 谭云眼眸微垂,心平气和道,“无论是宁王之乱,建安侯府退而求其次,选择明哲保身;还是祖母平日里对家中嫡庶的区别对待,三叔是家中嫡子,再是闯出什么祸事,祖母顶多斥责几句,其余时候大都纵容,所以三叔什么事都敢私下做,而楚洛是府中庶女,祖母对待楚洛只徒自己随心……整个建安侯府的行事带有祖母太多印迹,但家中自上到下,从未有人敢忤逆祖母,孝字当先,即便明知祖母是错的,还是当如何便如何……有因必有有果,建安侯府会走到今日,不奇怪,分家也好,削爵也好,都在情理之中。陛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三房的灵姐儿,颂怀过继到长房,已经是留了情面……” 楚颂连愣住,继续惊讶看她。 良久,才叹道,“你比府中旁人都看得通透……府中不会有人会这般想,也不会有人这般说……” 谭云笑笑。 楚颂连忽然转眸,“你早就猜到了是吗?” 谭云没有应声。 楚颂连突然驻足,凝眸看她,“既然早就猜得到,为什么还……” 谭云转眸看他,莞尔道,“方才说的,我觉得眼下就很好……” 楚颂连愣住。 谭云笑笑,俯身拾起脚边的一块石块,朝湖中扔去,石子在水面跳跃,她轻声道,“在我心里,有些东西来之不易,要沉下石子就让它沉下去也好……” 冬日暖阳里,楚颂连阖眸。 再抬眸时,羽睫上微微沾染了湖边的雾气,眼见湖面的石子沉下去,了无踪迹。 …… 御书房内,李彻正同封连持一道在殿中商议南边冻灾的赈灾相关之事。 之前早朝上,封连持就提起过南边冻灾之事,当时李彻让封连持连同户部一道上封赈灾折子,他先过目。 封连持今日来御书房便是此事。 眼下,封连持同李彻在殿中说起冻灾赈济数目,楚洛在殿中一侧的案几旁跪坐着,安静得从李彻早前批复好的折子中,整理摘录出未妥善处理之策的部分。 李彻同封连持在殿中说话,也未避开她。 秉笔侍书虽是前朝官员,却不必着官服,身上只有遇刺的秉笔侍书的腰牌。御书房中,楚洛着的都是颜色素淡的衣裳,尽量不显眼。 李彻心中也有分寸。 旁人在殿中的时候,他很少同她说话,除非有要叮嘱的事宜。 朝中官员都晓李彻喜欢简洁明朗,也习惯了在御书房的时候李彻的言简意赅。楚洛虽是秉笔侍书,但并不熟悉朝中之事,李彻同她嘱咐的时候,大都会温声说慢些,也说多些,尽量让她听懂。 朝臣早前哪里见过李彻这幅模样。 做臣子的,怎么好劳烦天子事事开口细说? 能入御书房议事的大都是天子近臣,凡见楚洛眸间有惑色的时候,都会主动亲厚得解释给她听,李彻也在一旁听着。一来二去,楚洛同来御书房议事的朝臣都慢慢熟络起来,楚洛也能慢慢对得上谁是什么官职,什么脾气,什么样的言语风格。 夜里回了成明殿,李彻继续批阅白日里落下的奏折,她会在一侧翻着册子,回顾今日在御书房听到的,看到的,似是比李彻还要再认真些…… 看到错综复杂之处,眉头会皱起,一面撑手抵着脑袋,一面出神用手沾着墨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