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_第8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页 (第1/2页)

    在一个层面上,里根的言辞(包括他1983年3月称苏联为邪恶帝国的讲话)可能预示着东西方外交前途渺茫。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象征着一段过渡时期。苏联逐渐意识到军备竞赛徒劳无益,而年迈的领导层也面临着接班问题。里根化繁为简,提出了与苏联和解的设想,但尼克松可能永远不会那么直言不讳。

    里根深信,共产主义者拒不妥协,是出于无知而不是恶意,是因为误解而不是敌对。尼克松认为对自身利益的深思熟虑可以促使美国与苏联达成和解,但里根不同,他认为,对手只要意识到美国原则的优越性,斗争就会结束。1984年,资深共产党人契尔年科被任命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里根在日记中透露:我有一种冲动,想跟他面对面地谈一下我们之间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让他相信,如果他们加入国际大家庭,苏联会得到实际利益。28

    一年后,米哈伊尔middot;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里根的乐观情绪高涨起来。他告诉同事他有一个梦想,就是陪同这位新任苏联领导人参观美国工人阶级社区。一位传记作者回忆道,里根曾经设想:直升机落地后,里根上前邀请戈尔巴乔夫去挨家挨户敲门,问这些居民,lsquo;你们认为我们的制度怎么样?工人们会告诉他生活在美国多么美好。29这一切将会说服苏联加入全球民主运动,进而缔造和平,因为得到被统治者认可的政府不会向邻国开战30。这正是威尔逊国际秩序观的核心原则。

    里根把这一设想应用到了核军备控制上。1986年,他与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举行峰会,提议销毁所有核武器运载系统,只保留和建设反导弹系统。这样的结果将实现里根经常强调的一个目标,即废除进攻能力,消除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建设导弹防御系统,牵制违反协议的国家。这个想法超出了戈尔巴乔夫的想象,所以他在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努力讨价还价,要求把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限制在实验室里。(销毁核武器运载系统的提议无论如何也没有可cao作性,因为英国首相玛格丽特middot;撒切尔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middot;密特朗会强烈反对。他们深信如果没有核武器,欧洲将无法防御,而他们的独立威慑力量则是最后的保障。)多年以后,我问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middot;多勃雷宁,苏联为什么不在核试验问题上做出妥协。他回答:因为我们没想到里根会拂袖而去。

    戈尔巴乔夫想用苏联的改革概念对抗里根的设想。可是,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几十年来一直挂在嘴上的力量对比已经对他们不利。运转不灵的经济模式已经支撑不了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