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_第8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页 (第1/2页)

    尼克松在这段话中宣布放弃挑动均势中的一方斗另一方,这展示了他的策略技巧。警告潜在对手的微妙方式就是,公开声明放弃对方已知的我方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不受声明的影响。尼克松是在起程访问北京之前说这番话的。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两国关系显著改善,也是在任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美国与这两个共产党巨人的关系比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用中国制衡苏联当然成为这项渐进战略的用心所在。1971年2月,尼克松的年度外交政策报告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美国官方文件首次给予中国这一级别的承认),并宣称美国已经准备好(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北京对话20。

    1971年7月我正在所谓的秘密访华途中,尼克松就中国的国内政策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尼克松认为:

    中国的国内阵痛(即文化大革命)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因为当我们把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时(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过他们),他们富有创造力,成就卓著,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民族之一。8亿中国人民必定会成为巨大的经济力量。这就意味着,凭着这些特质,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他们也能够在其他领域大显身手。21这些说法在今天已经是老生常谈,在当时却是革命性的。22这些是尼克松的即兴谈话,而我当时与华盛顿无法联络,所以我是在20多年来与北京的首次对话中从周恩来口中听到这番话的。尼克松尽管是一位坚定不移的反共产主义者,但他认定,地缘政治平衡的迫切性超过了意识形态纯洁性的需要,这一认识与他的中国同行不谋而合。

    在1972年总统竞选中,尼克松的对手乔治middot;麦戈文曾经嘲弄地说:回家吧,美国!尼克松的回应是,如果美国逃避其国际责任,那么它肯定在国内也会失败。他宣称:只有在履行海外责任方面有大作为,我们才能始终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只有继续作为伟大的国家,我们才能在克服国内挑战方面有大作为。23与此同时,他希望抑制我们自恃高明,好为别人借箸代筹的本能,从而不让他们依赖我们为其定计24。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尼克松开启了编写世界现状年度报告的做法。就像所有的总统文件均由白宫同事起草,这类报告由我主管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起草。不过,尼克松要确定文件的总体战略基调,并在定稿之前多次审阅。它们是政府部门的外交政策指南,更重要的是,它们向其他国家表明了美国的战略方向。

    尼克松强调,美国不能把命运全部或部分寄托于他国的善意。在这一点上,尼克松可谓一个现实主义者。正如他在1970年的报告中强调的,和平需要谈判,也需要有寻求新型伙伴关系的意愿,但只有这些还不够:持久和平的第二个元素必须是美国的实力。我们知道,和平不可能仅仅通过善意实现。25他断定,通过持续展示美国的力量以及开展全球行动的明确意愿,和平就会得到巩固而不会被阻滞。这让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