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页 (第2/2页)
家为了实现本国目标,在相互争夺的主要大国之间投机取巧。 然而,外交上倒向美国,最终没有解决民族主义的军人专制政权面临的难题。与苏联结盟未能推动政治目标的实现,与美国结盟未能化解社会问题的挑战。这些专制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殖民主义,实现了独立,而且能够游走于冷战的两大权力中心之间。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于缓慢,经济成果的分配又太悬殊,无法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石油几乎成了国家收入的唯一来源,加之不利于创新和多样化的经济文化,以上状况雪上加霜。尤其是冷战的猝然结束削弱了这些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政治上变得无足轻重。它们没有学会如何在没有外敌或国际危机的情况下调动本国人民的积极性,这些国家的人民不再把国家看作目的本身,而越来越认为国家有义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这些国家的精英阶层不得不应对国内日益高涨的不满浪潮,这些不满旨在挑战他们的合法性。极端团体信誓旦旦地要用一个基于宗教的中东秩序取代现存的中东体系。他们的体系反映了对待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的普适性的做法。一种是逊尼派做法,以1928年成立且在这一地区枝繁叶茂的穆斯林兄弟会、2007年在加沙地带上台执政的哈马斯极端主义运动和基地全球恐怖组织为代表。另一种是什叶派做法,以霍梅尼的革命和由此派生出的黎巴嫩国中之国真主党为代表。两派之间打得你死我活,但在推翻现存的区域秩序、重建一个受到上天启示的体系的目标上完全一致。 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1] 1947年春,埃及的一位钟表匠、小学教师,博览群书、自学成才的宗教活跃分子哈桑middot;班纳给埃及国王法鲁克上书,题为走向光明。他在陈情书中批评埃及的体制,提出用伊斯兰教义取代世俗的民族国家体制。哈桑middot;班纳温和而全面地阐述了埃及穆斯林兄弟协会(通称穆斯林兄弟会,1928年,为了同他眼中的外国不良影响和世俗生活方式做斗争,哈桑middot;班纳创建了这个组织)提倡的原则和诉求。 哈桑middot;班纳的兄弟会早期是对英国人霸占埃及苏伊士运河区不满的虔诚穆斯林非正式集会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从事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全国性组织,拥有成千上万的会员,基层机构遍及埃及所有城市,同时还拥有一个颇有影响的宣传网,负责传播哈桑middot;班纳对时局发表的评论。19 1937~1939年,在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区的阿拉伯人发动了反英反犹太复国主义的起义,最终失败。穆斯林兄弟会因支持了这次起义,在该地区的声望大增,同时也吸引了埃及当局的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