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7节 (第3/3页)
因此试用过新农具的人并不多,就只是服徭役的那些人。这些人回家之后,再拿着旧农具耕田种地,就怎么都不顺手。 只是服徭役的人家大部分都穷,铁器在古代又昂贵,想要打制一把农具不是个小数目,很多人家就只能用旧农具,新农具就只存在他们吹牛的口头上。 新农具的口碑虽然因为他们而传了出去,但没有使用过,谁也不愿意花钱去打制。 但世上从来不缺乏头脑灵活的人。 有些县令头脑灵活、胆子大一些的,就让家里人私下里把图纸拿去跟铁匠合伙,打制新农具出来卖,赚上一笔钱。 州县长官不愿意赚这个钱的,还有衙门里的胥吏、衙役,甚至有些服徭役的农民,回家后立刻跑去跟铁匠透露新农具做法,哪怕铁匠不给他钱,给他两把新农具那也是赚的。 乡下娱乐少,那些买了新农具的人自然要显摆一番,其他人用过之后发现实在太省力了。他们没钱买牛,咬咬牙凑钱借钱买一两把农具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在春耕的这段时间里,新农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酝酿着口碑,逐渐在田间地头替代了原来的旧农具。 因为连续两场政变,又要清理世家,排除异已,萧圪前段时间十分繁忙,除了最要紧的大事,其他的小事他都没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这会儿所有的事情都尘埃落定,连岑家的势力都被他清理了,他安下心来,这才有空关注政事。 他把户部尚书召来,问道:“现在各地的春耕情况如何?” “回皇上,春耕情况非常好。”齐虚谷回道,“除了今年风调雨顺外,还得益于齐王妃娘娘改良的那两样农具。这两样农具耕田的效果十分显著,大大缓解了耕牛不足的问题。” “哦?”萧圪一听就十分高兴,这才想起政变之前户部上过一个折子,说赵如熙发明的这两样农具对垦荒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他转头向段琛道:“把户部呈上来的开荒统计的折子找出来。” 原先萧圪身边的承旨或多或少地跟几个派系有关联,被萧圪遣出了皇宫,调到下面做官去了。 而新一届的榜眼段琛、探花丁连进的关系都十分干净,又在翰林院锻炼了半年,业务也熟悉,能独挡一面了,因此得到了萧圪的重用。 这段时间收到的折子,萧圪都让这两人先整理,挑出紧急的、重要的,其他的都归类放到一边,等他有时间和精力了再来处理。 朝廷官员私下里无不感慨段琛、丁连进的好运气。 要不然像他们这些新晋榜眼、探花,起码得在皇上身边干三年最苦最累的杂事,等又来了一届萌新,他们才有机会做这些重要的活儿。 段琛原本就眼界极高,在江南不愿意定亲成亲。后来曾经沧海,属意于赵如熙这样出色的女子之后,一般的闺阁女子他都看不上眼。因此即便赵如熙定亲,许多世家派人向他提亲,他都不为所动,一直没有定亲。 这也是朝廷官员们感慨他好运气的一个原因。 因为来拉拢段琛、想要把女儿嫁给他的无不是各派系的人。一旦他当时心动,跟那些人家的女儿定了亲,那么今天段琛就没资格再呆在皇上身边,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了。 政变过后,看着一群群的人下台,段琛的伯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当时他可在心里埋怨过侄儿在婚事上的挑剔。 当然,这是题外话。 此时听得萧圪的吩咐,段琛迅速找到那个折子,呈了上去。 萧圪看到冬天垦荒的面积竟然是往年的2.5倍,惊讶地抬头问齐虚谷:“这么多?” 齐虚谷点头,笑道:“可不是。当初臣看到这个数字得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实在没想到齐王妃娘娘打制的这两种农具这么厉害。” 说着他跪了一去,朝萧圪行了一礼,高声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了这两种农具,咱大晋往后的农垦面积不光会年年扩大,农民耕种起来也不费力。这是大晋昌盛之兆,昌年盛世很快就能展现在皇上眼前。” 听到这话,萧圪“哈哈”大笑起来:“爱卿平身。” “爱卿说得很有道理。虽托圣耀皇后之福,寻来高产作物,让百姓不再那么轻易被饿死,但让百姓人人吃上白面、大米才是朕想要的。知微这两样农具,让朕这一鸿图看到了实现的希望。朕心大慰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