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节 (第1/3页)
他入唐后,便改了中文名为晁衡,后又参与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算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节了吧。 “关于这阿倍宗纯的事就先放一放吧,我现在要听这瓷瓶的故事。”我对金大龅牙说道。 可文斯特阻止道:“先别急,关于这阿倍宗纯,我还是有些兴趣的。特别是他那个名:宗纯。这让我想到一个人。” 我看向文斯特:“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只是撞名而已。” “您两位在说什么?这阿倍宗纯就是个来华商人,业余喜好古董而已。”金大龅牙一脸懵逼的看着我们,全然不知道我们在聊什么。 “我好奇他那个名字,我记得日本人取名很讲究的,不会是瞎起的,如果他真是那个人的后代,那他来这的目的就不一般。” “什么目的?”这下,我才知道,自己和文斯特看似在想着同一件事,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你是不是也猜测他是那个一休宗纯的后人?”文斯特反问我,“因为他名字里那个宗纯两字。” 我点了点头,的确,刚刚我就联想到了日本南北朝时代那个著名的和尚。这里就要提到日本的姓名文化了。 忘了是多少年了,总之从那一年开始,日本平民才有了自己的姓。之前在日本拥有姓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贵族世家。而在那一年天皇下令“凡国民,必须起姓氏。”后,日本平民才正式有了自己的姓。 但这里,取姓归取姓。当时的贵族大家觉得平民取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会出乱子。所以各地世家大族就规定,不准取本家族的姓氏。 这到了最后演变成,普通人即使姓氏和名讳也需要避开那些世家大族。 阿倍宗纯,阿倍就不必解释了,他是阿倍家的人嘛,而他那个宗纯。自日本南北朝时期,出了那个皇子和尚“一休宗纯”后,这个名字就很少见了,除了一休哥家的亲戚外,普通人是不敢取的,就算是其他世家大族,也会因为面子问题,而避开“宗纯”这两个字。 那这就意味着,这阿倍宗纯一边是阿倍家的人,另一边又是一休宗纯家的人。 文斯特将这一段分析给我听后,说实在的,我脑子是乱的。因为我压根不知道日本人取姓名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另一方面,我忽然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一休宗纯他老爹是后小松天皇,他老妈是藤原世家的人。意思这阿倍宗纯还是个皇室成员?? “有这种可能,不过,这不是重点。而是,你有没有听过关于一休宗纯的一个传闻?”文斯特说着,掏出了手机,“我给你看一下,你就明白了。” “就是这个……”文斯特激动的将手机递给了我。 我接过来一看,手机上是一张已经泛黄的不能再黄了的老报纸的剪影,上面的时间是元治元年! “元治元年!1865年,这报纸都特么成古董了吧。”我激动道。 “你别注意这些,你看内容。”文斯特指着手机道。 我继续往下划去,这报纸的内容大标题上写着的内容,直译过来是:一休大宗师的墓中离奇发现的宝盒,被人偷取。 下面的正文内容,我阅读的就有些困难了,但我大概可以猜到一点:元治元年,应天皇下令,将一休大宗师的墓迁移到某某庙堂里,在墓中发现了当年幕府(可能是指足利义满)所求的宝盒。翌日,宝盒被盗,有关工作人员,全体失踪…… “文斯特,我不明白,这里面的宝盒难道是指……”我没再说下去了。 “确实是蓝晶石琉璃盒,是自古就不曾有过多记载的那两个。我初步判断是橘色或者绿色的。”文斯特点了点头,将手机拿了回来,也看了下那张老报纸。 “你等等,我现在有点乱。”我还没反应过来, “我也是……不过,我还是要说这么一件事。就是当年后小松天皇被足利义满夺权时,宝盒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后来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