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1节 (第2/2页)
他自己在做官。 这种感觉,又陌生又奇妙。 ——都怪那些乡民们太信任他,太崇拜他,胡县丞不太自在地想。 第792章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神物! 胡县丞感受到了做官的真正乐趣,沉迷于被人需要的成就感中不可自拔。 有乡民带头,胡县丞的工作就比较好展开了,陆续有乡民向县衙“贷款”,从单纯的守着薄田种麦,变成种田加养殖。 胡县丞这边的工作展开了,新城墙的进度却不尽人意。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新城墙还只修了一半。 大魏许多城墙都是夯土墙,“夯”字顾名思义就是大力击打土层,让土层夯实为墙。 这样的城墙坚固性不够,平日里防御点盗贼还行,真要遇到凶悍的蛮人大军,几门大炮就轰塌了。 比素土夯筑更坚固的是用木桩在每层夯土中加筋强固后的城墙。 要想把城墙修筑更高更牢,就得以夯土为内芯,外贴砖石! 秦安县的新城墙就是第三种。 先垒起半人高的巨大石条作为墙基,再在条石上砌筑大城砖挡土。 砖石都准备好了,粘合剂跟不上,砖石之间的粘合剂是糯米和蛋清,再加明胶、驴皮等现场熬制,砌一层了等粘合剂干透了才能砌第二层。 为了城墙的稳固,对砖石表面的平整度要求也极高。 开山采石,车马劳顿运到城外,由石匠打磨平整,所有过程都全靠人力完成,没有切割机,没有其他现代化工具,进度的确快不起来。 所有人都觉得今年之内是不可能修好新城墙的。 天一冷,两国边境又有小规模的sao动,战事将起。 商人们还在热火朝天自掏腰包修货坊,这关系到他们自己赚银子的生意,进度倒是不慢。 他们不觉得蛮人军队能打到秦安,新城墙今年修不好,明年继续修嘛。 反正天气也冷了,民夫们僵手僵脚的,干活的速度更慢,辛苦了几个月,不如放他们回家歇一歇,明年农闲时继续开工也行。 “不行,不能停!” 程卿一向好说话,此时却很强硬。 “大人,城里的糯米不够了……” 秦安以及附近州县少有种水稻的,糯米存量低,没有粘合剂,工期进度也跟不上呀! 在程卿犯愁时,孟怀谨就像及时雨一般,给程卿送东西来了。 根据程卿的交上去的方子,孟怀谨命工部秘密试验,烧制出了水泥! 经过多次试验后,工部搞出了最适合当下煅烧技术的原料配比方子,程卿不能自己烧这东西,不是她懒,是水泥需要用到铁矿石,而铁矿和盐矿一样归国家所有,任何人私自开采都是大罪。 动铁矿的性质比贩私盐更恶劣,贩私盐是获利,开采铁矿,基本就等于“谋反”,铁矿能锻造兵器,任何和兵胄相关的事,在朝廷看来都不是小事。 西北当然是有铁矿的,从京城把烧制好的水泥运来西北路途遥远,孟怀谨已下令在西北当地建水泥作坊。 孟怀谨给程卿送来了一部分烧制好的水泥,又早已调征铁矿石,还有从京城来的工匠,要建起水泥作坊,无需很长时间。 “无需糯米了!” 程卿命人将灰白色的粉末浇水打湿,混以细沙调匀,涂抹在砖石缝隙间,亲自检验了工部烧制的这批水泥质量,效果让她很欣喜! 何止无需糯米,有了水泥,程卿可以和沙石一起用水调和,直接搞成混凝土浇筑城墙,哪里还需要一层层去夯土铸造城墙内芯? 西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沙石了,随处都是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押送水泥成品,并奉命到西北主建水泥作坊的是工部一位主事。 这个主事带来了程六老爷的书信。 此次烧制水泥,程六老爷全程跟进,他在信中好不吝啬赞誉之词,说“水泥”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神物! 这东西太有用了。 除了用在城墙修筑上,工部主管的很多工程都能用到它,特别是修大坝建河堤,预防水患决堤! 中枢六部,工部一向是不太受重视的,所以六部尚书,程六老爷迟迟未入内阁。 “水泥”烧制出来后,程六老爷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和“水泥”的重要性相比,入不入阁并不重要,程卿献方,程六老爷督造,“水泥”可以说是诞生在程家人手中,仅此一项,程六老爷就要被记入史书……程六老爷的政治追求,几乎可以算圆满了,便是立刻叫他致仕,他都没有多少遗憾。 工部试验出了水泥,有了量产的技术,孟怀谨就没想过要藏着掖着,除了西北要建作坊,全国多地都是如此。 生产出的水泥不仅是秦安县能用,别处也能用。 程卿有了孟怀谨送来的这道及时雨,在腊月之前,修好了秦安的新城墙。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