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6节 (第2/2页)
一个消息让她比较揪心。 朝堂上果然有人质疑五皇子的做法,孟怀谨为五皇子说了两句公道话,却被皇上派去天津卫彻查大盈仓被烧毁一案! 天津卫那地方,孟师兄去了能怎么查? 程卿知道孟怀谨很聪明,可这并不能让她放下担忧。 五皇子对此也无可奈何,安慰程卿道: “孟少卿愿意去天津卫,应有几分把握,就算查不清案子,以孟少卿的能力总能自保。” 孟师兄绝对不是只求自保的那种人! 要么就不去,若是去了天津卫,不会允许自己白跑一趟。 程卿此时很庆幸孟怀谨身手厉害……孟师兄在天津卫,而她在济宁,还要继续南下,本来也做不了什么。 济宁不若临清繁华,有钱的富商也没有临清多,流民却比临清多。 程卿一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不能像在临清时那么耽误时间,临清有的条件,济宁不一定能办到。 当然,五皇子领旨赈灾淮南的消息,朝廷已用快马通知运河沿岸,要求各地衙门协同赈灾,所以五皇子的船队不管在哪里靠岸,当地衙门都能很快得到消息,总有当地官员带着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相迎。 临清和济宁中间还有个聊城。 程卿和五皇子脸皮厚,在聊城和济宁两地也“化缘”到手八万两银子。 五皇子希望聊城和济宁能效仿临清城安置流民的模式,并且愿意将两地富商士绅们捐赠的银子留下一半,聊城和济宁是银子愿意收,对安置流民并不热衷。 听他们推诿的口气,五皇子都信不过他们。 只能派人告知流民们临清城的情况,希望这些人可以再坚持下,往临清城去。 银子还是留下了些,但聊城和济宁的官员能把五皇子的命令完成几分,谁也没办法确定。 每日在运河上行船,程卿等人都提心吊胆。 越往南走,赈灾的粮食收集的越多。 通州五千石。 天津卫三万石。 德州五千石。 临清五千石。 俞家捐一万石。 还没出山东境内,携带的粮食已有五万五千石,运粮的船都增加到将近一百五十艘,还有药材和银子。 而朝廷快马发公文要求运河沿岸的州县协助赈灾,为五皇子赈灾提供帮助是正面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果。 要程卿说,这是敲锣打鼓告诉沿途的盗匪,这支船队携带了大量了的粮食和银子,快来抢啊! 离淮南越近,程卿越怕出事儿。 运粮的船只变多了,几百护军的防线也分散了。 如果有水匪把船队从中间截断,前后的护军也很难及时救援。 程卿现在已经不让小磐夜里睡觉了,吩咐小磐白天尽量在船舱里补觉,晚上随时保持警戒。 程卿觉得自己在压榨小姑娘,小磐自己却不觉辛苦: “以前奴婢跟着婉小姐时,伺候婉小姐的大丫鬟本就要值夜,奴婢想给婉小姐值夜,还不够资格。” 有钱人家的小姐们睡得床也很大,小姐在床上睡,值夜的婢女在床边的塌上睡,不是小姐们信任的婢女还捞不着值夜的差事。 程卿哭笑不得,让小磐晚上不睡觉,小磐还觉得是受器重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她还真得倚重小磐,让小磐累些,能提前预警也不错。 程知绪这个老狐狸,一直蛰伏不动,等大家提心吊胆睡不好觉了,向五皇子建议,请求沿岸的卫所派人护送。 程知绪话说得委婉,总结下就是“有权不用,过期浪费”! 反正朝廷是发了公文让协助赈灾。 收留流民是协助,派兵保护赈灾物资也是协助。 五皇子迟疑。 在天津卫就差点陷进烂泥中,五皇子根本不能确定沿岸的卫所长官有没有被人收买。 如果卫所本身就不干净,派来帮忙的军士有问题,岂不是引狼入室? “殿下不必担心,下官与江苏祁指挥使相交莫逆,若能祁指挥使派兵护送,淮南之行会安宁不少!” 大魏类明,却不似明朝迁过都城,大魏建国时就定都在现在的京城,所以没有南、北直隶之分,由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直隶。 明朝是“两京十三省”,一共十五个行政区。 大魏是“一京十五省”,程卿印象里的明朝南直隶,现在是江苏和安徽两个行省。 行省皆是三司分治,分别为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将地方军队、行政和司法分归三个官员管理,程知绪所说的江苏祁指挥使,就是江苏诸多卫所的最高指挥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