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2节 (第2/2页)
鲁会长答应的干脆,一点都不勉强。 还生怕江知州反悔,立刻就想订契书敲定此事。 江知州颔首而笑,“鲁会长莫要着急,这样赈济灾民的好事,当然要广邀城中士绅,众人拾柴火焰高,鲁会长可要留点机会给别人嘛。” 不,临清商会想全要! 鲁会长被戳穿了心思,很是遗憾。 “鲁某谨遵大人的教诲。” 吃独食是吃不成了,临清商会必须要占大头,鲁会长暗暗下决心,又在江知州面前请命,请江知州将联络城中士绅大户的工作交给自己去做。 鲁会长坚持要替江知州分忧,江知州自然不会拒绝。 临清商会的鲁会长,头发花白,人也干瘦,一看就年纪不小。 离开衙门时却跑得不比年轻人慢。 只要跑得够快,江知州就不能反悔? 谷宏泰全程懵逼。 俞三似懂非懂。 这不太像强行摊派,虽然鲁会长离开前表示要代表商会向淮南捐赠两万里银子,那表情一点都不勉强,反像占了大便宜。 俞三花银子一向大方,俞家是山东大族,自是不缺钱。 等俞三进了锦衣卫,骆竣反正也没亲儿子,骆府的银子也随俞三花用了。 不缺钱的俞三却从未自己赚过银子,瞧见鲁会长来去如风,高高兴兴从江知州手里揽下建码头的差事,俞三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修码头一定很赚,所以鲁会长不心疼捐给淮南的两万两银子,也同意比市价高一半的工价雇佣流民做工。 这种私人码头,商船停泊是要交费的。 但仅仅靠收点停靠费,鲁会长不可能这么激动。 俞三把疑问掩在心中。 只要江知州不是打着程卿和五皇子的名义骗银子,俞三就无所谓。 江知州给城外的流民们找到了做工的地方,俞三也不愿意闲着,带着谷宏泰去流民聚居的地方搞搞统计。 江知州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俞三要干的事。 先带着石灰去把窝棚区“消毒”,再督促着流民们泡澡? 这都是什么狗屁差事啊! “大人,江知州是不是瞧不起咱们?” 谷宏泰好歹也是靖宁伯府的少爷,在国子监时人称谷小伯爷。 自己作死,搞得在国子监混不下去了,这才跟着俞三进了锦衣卫当校尉。 给俞三当跟班,谷宏泰能接受。 俞三除了会投胎,人也有能力,还讲义气,谷宏泰内心深处还是很信服俞三的。 可他堂堂伯府少爷,居然要去守着一群贱民洗澡,给泥腿子们抬洗澡水,替泥腿子们打扫草棚子,简直太侮辱人了! 谷宏泰心想自己都如此生气了,俞百户比他更骄傲,肯定也不能接受江知州的胡乱安排。 哪知谷宏泰刚跳脚,俞三一巴掌抽在他头上: “你做了什么能叫人瞧得起?是不是轻轻松松讲几句话,或者出一个点子,就有商会愿意捐两万两银子?” 第430章 :瞧着怪可怜的(4更) 俞三捅刀又快又准,谷宏泰面皮发紫。 扎心。 真的太扎心了。 唉,也怪自己没眼色,说话触怒了百户大人,今日真是该有此一劫。 俞三是百户,他是校尉。 俞三个子比他高。 俞三身手比他好。 俞三还是他的债主……谷小伯爷本能选择了从心,接受了江知州安排的打杂事项。 俞百户都没意见,他敢有个屁的意见哟! 俞三带着谷宏泰到了流民聚居的窝棚区,正逢临清衙门给流民送粥。凭良心说,江知州虽然没给这些流民吃上等的精米,也没把霉米、坏米给他们吃,粥也熬得挺粘稠,不是那种汤多得能照清人影的稀粥,不管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每个人一天两顿,一顿一大海碗,足以果腹。 但也仅限于果腹,每天两碗粥,可以让人活下去,却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人除了要吃饭,还要穿衣,还要与人交际,哪怕是乡下的老农都有几门穷亲戚,逢年过节会带点东西走动呢。 这些人从淮南逃出来,一路走到临清,身上的衣衫脏了破了,也没有换洗的,九月份天气还好,再过一两个月入了冬,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